来源:联合国微信公众号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年来在扩大全民健康覆盖面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系统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为世界上更多正在探索全民健康覆盖的国家提供经验借鉴,助力全球健康保障事业的发展。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了从城镇职工扩展到农村居民、再到城镇居民,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转变,最终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梯次减负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医疗互助等与基本医疗保障共同构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
在人口覆盖方面
► 职工医保覆盖所有用人单位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 居民医保覆盖除职工医保应参保人员或按规定享有其他保障人员外的全体城乡居民;
► 截至2023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3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4.6%。
在待遇设计方面
在筹资方面
在服务提供方面
在战略购买方面
► 2023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收入合计3.35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29万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06万亿元;
► 2024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收载3159种西药和中成药。
202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8.6岁,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4.5‰,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实现了人类历史少有的健康飞跃。
尽管中国全民医保取得较大成效,发展中的中国医保依然面临着参保未完全覆盖、参保质量有待提升、待遇公平性和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筹资机制不健全、基金统筹层次低,以及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加等挑战。
回首中国迅速实现了13亿人口的全民医保覆盖,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公民福祉的政治意愿、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广泛的公众支持、因地制宜地学习国际经验以及医保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未来还需精准识别未参保人员、提升参保质量,推动建立公平统一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推送了报告的摘要部分,可通过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获取报告全文:
https://www.ilo.org/zh-hans/publications/迈向全民医疗保障的中国经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