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的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改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齐聚医改年度盛会,分享医改实践感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会议由自贡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联合承办。


会议围绕“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双中心”建设、药品供应保障等热点焦点话题,开设1个主会场、16个分会场,进行更多探索,总结更多经验。






政策解读篇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今年是深化医改的第十五个年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从深化医改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回顾过往,“轻舟已过万重山”;展望未来,“直挂云帆济沧海”。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为今年深化医改工作圈出重点。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着眼于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着眼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着眼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医改工作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因地制宜进一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创新。二是更加注重大力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今年,将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持续深化改革,建设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四是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医改,大踏步跟上信息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发展成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

从2015年至今,医联体建设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从医联体建设成效看,网格化布局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更有利于区域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城市医疗集团通过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在新阶段,要更加着重于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要从四方面重点推进: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为重点,建立激励约束新机制。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总结有益经验;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工作,重点围绕网格化布局、就医秩序、服务效能、运营管理、保障机制、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开展绩效考核,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机制;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为抓手,完善上下转诊机制、落实首诊负责制;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重点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 陈凯:

从2009年至今,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加9.8万个,增幅11.1%;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从183万人增长至345万人。当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医疗服务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初显,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进一步提升。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正迈向“从有到优”、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陆续出台,重点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是让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关键环节是人员、技术、服务、管理的下沉,最核心的是人员下沉。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在体系上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组织架构,在服务上推动提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健康。






地方探索篇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斌:

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四川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纵深推进医改工作。

着力构建高位推动、“三医”联动、全民行动的“三位一体”联动格局。四川省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部署深化医改工作,省委深改委研究审议深化医改重要政策文件。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深化医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连续8年将深化医改纳入对市(州)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坚持同一位政府领导分管“三医”职能部门,注重“三医”协同发展治理。在社会层面推动形成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广泛共识。

健全完善“雁阵齐飞”的服务体系。针对群众跨区域就医问题,加快建设国家医学“高峰”、西部医学“高原”、全域医学“高地”。2022年省外就医三级医院患者占比3.3%,是全国省外就医患者较少的省份之一。深入推进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思路,构建“1+1+N+M”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三大领域”率先突破。形成“2+2+16”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激发公立医院发展动力。以“两个紧密”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医疗集团内“六一体管理”和“六协同共享”,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构建全域分级诊疗模式。创新机制促进医防融合,规范实施“23433”管理。

持续强化“四化建设”加快发展。以法治促长治,始终将法治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建标准强引领,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抓规范优服务,大力实施健康惠民“三升四心”工程;强信息提质效,统筹建设省互联网总医院和市互联网分院,统筹建设便民、惠医、辅政、兴业的四川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夯实行业发展信息数据支撑。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仁元: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围绕“建高峰”,聚力打造省际医疗高地。浙江省通过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6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等,持续拉高省内医学科研和医疗临床水平,打造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医疗高地。

围绕“强县域”,着力推动高水平县级医院省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落实“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改革,在全国县域医共体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稳基层”,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浙江省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并针对基层人才短板,启动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

围绕“优服务”,持续放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效应。浙江省以实现看病就医“一件事”为切入口,创新开发包括“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在内的一大批数字健康重大应用。

围绕“促协同”,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浙江省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在控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薪酬制度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探索创新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率先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为目标,做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试点探索示范为依托,进一步强化“三医”协同治理。二是以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为突破,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科研创新。四是以推进增值化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叶小敏:

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较为丰富,为进一步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北京市结合人口分布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引导和推动市属、央属等优质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布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公平可及。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共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体;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通过平台上转患者;2023年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24.2%和58.0%。

同时,北京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医务人员“镇管村用”,推行五类慢性病长处方管理和短缺药品登记制度,建设2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北京市持续推进数智赋能看病就医服务,推动“三医”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在“京通”小程序设置“健康服务”模块,作为看病就医服务总入口,实现一个入口、一次登录、“三医联动。

近年来,北京市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潘建波:

近年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从深化“三医”协同工作入手,关注群众就诊痛点、难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重庆市健全“三医”协同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工作专班,集中研究推动解决医改重要问题,并明确相关部门轮值负责专班日常工作,推动各项医改工作稳中求进。重庆市“三医”协同工作从纵到横、由点至面铺开,让群众有地方看病,让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让便民惠民政策更可及。在筹资模式上,重庆市建立基层卫生发展资金池,集中力量办大事。

重庆市“县聘乡用”改革明确了下沉人数比例,要求下派人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真正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将处方权和医保账号调整到基层,构建起“上级医院愿意派,基层医院愿意接,医务人员愿意去”的可持续机制。重庆市协同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落地,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截至2024年5月,全市实体胶片替代率超过80%,医生累计跨医院调阅数字医学影像检查结果145.7万次,互认18.4万次,节约就医费用8250.7万元。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国芳: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塑造公立医院新发展格局,多维发力,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向“新”提质。

一是用“公益化”旗帜引领发展。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按照“一院一特色”思路,打造一系列党建服务品牌和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流程、服务举措、环境设施。

二是用“体系化”治理助力发展。出台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不断提升现代医院管理能力。织密医疗服务体系网络,推动形成上下联动、互为补充、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推动完善以市级专病中心为引领、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重大疾病一体化诊疗体系。

三是用“集团化”建设带动发展。市级层面,通过落实“八个一体化”做强城市医疗集团;县级层面,通过实施“三通六统一”做实县域医共体;基层层面,通过推动基层中西医结合专病防治站全覆盖,做优中医联盟。建成“智慧云”中药房惠及群众。

四是用“数智化”赋能支撑发展。建成运营分析“一张网”,所有公立医院互联互通并按季度开展分析监测。建设远程会诊、远程辅助诊断“双中心”,构建覆盖全域的数智病理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应用“三场景”,实现数智健康、数智管理、数智服务场景全覆盖。

五是用“产业化”思维撬动发展。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建设发展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加强政、医、校、企与科研机构的良性联动,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良方良药和高精尖技术。





圆桌交流篇














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端华: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加强统筹、加大投入、加紧规划,进一步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力度。市委市政府印发《广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路径、具体措施。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支持6个省部属医院打造包括肿瘤、心脏疾病、精准医学等在内的6个国际医疗中心,支持市内17家高水平医院建设。三是加强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引进与培植。组建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促进各医院在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升。四是着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搭建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全市305家医疗机构,实现便捷就医“一码通”、健康档案“一档查”等数字医疗服务场景,全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率超96%,项目数和互认率均居全国前列。



江西省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高华:

江西省鹰潭市在深化医改初期曾面临专科服务能力不强、患者外流严重,以及部分医院存在经营难、人才引育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鹰潭市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体系建设。在市级层面统一组织下,鹰潭市所有医疗机构被整合成三家总医院,三家总医院内部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制度。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鹰潭市建立了三家总医院间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讨论药品集采、分级诊疗、医护人员绩效分配等重大事项。三是强化专科建设。针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鹰潭市积极与江西省级医院合作,引入上海等城市的医疗资源,邀请大医院专家为本地患者诊治。四是提升群众就医体验。鹰潭市自去年开始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医院间公交免费、周末门诊等便民举措,这些举措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惠及22万人次。






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 夏海鸣:


南京鼓楼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唯实争先、真抓实干。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南京鼓楼医院在全国1521家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7,等级A++,位居全国前1%,稳居国家第一方阵。作为委省共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成绩也有困惑。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四级手术标准制定应当综合考量患者最好预后、学科发展特点、手术风险等因素,引导医务人员科学合理开展诊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真正实现“腾笼换鸟”,让患者降负担、医务人员有积极性、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基金可承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更精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与其他考核相衔接、相融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 张乐:

对湘雅医院而言,医学中心的建设除了强内涵、树人才、立学科、搞科研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与之相应的,则是医联体也必须具有跟医学中心相配套的功能。湘雅医院的医联体与医学中心配套建设,旨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百姓提供真正有效的双向转诊。目前,医院医联体实现了有“三个一”,即一个目标、一个体系、一个双向转诊的平台。同时,“六位一体”的湘雅特色医联体模式中包含医院合作办院、科室对科室的协议指导、专科或专病联盟、500至1000公里内转运病人的航空联盟、远程医疗、紧密型医联体六种模式,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覆盖医联体内绝大多数可能出现的转诊情况。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纪建松:

丽水市中心医院首创实体化运行的肿瘤中心,集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靶向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于一体,打破学科壁垒,建立一站式多学科的诊疗模式,最大限度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可选择性,避免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自中心成立以来,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CMI值从0.44提升至0.63,次均住院费用从1.48万元降到1.36万元,四级手术同比增长了65.4%,极大提升了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患者满意度为99.68%,市域外来院就诊患者比例不断攀升。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深化肿瘤中心区域协同发展,关注临床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激发科研活力,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向打造区域一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疗中心目标不断迈进。







寄语总结篇

















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邓海华:

与新一轮医改相伴,《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的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也迎来了与医改同仁的第八次相聚。今年会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医改,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研讨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为深化医改出谋划策、把脉开方。这也正是卫生健康行业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具体实践。

山高路远,止不住行者征程。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已然明晰。深化医改的道路上,全体医改人追光而遇,砥砺前行。




出席嘉宾









四川省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林莉;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立新;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杜洪印;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占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付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绪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路修德;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毓辉;四川省纪委监委驻省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二级高级监察官李利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张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新华;四川省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庆;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田艳;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清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福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聂冬平;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耀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陆庆林;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师中荣;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王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等嘉宾与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