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这一地医务工作者在应聘岗位时,职称不再是必要条件。
近日,山东省卫健委和山东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有专业人士分析,这是卫生职称评审和聘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在我国医疗卫生职称改革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关专家提醒,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
“双自主”改革试点,
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至今,各地出台了不少新措施,主要是改善人事薪酬制度、职称评价机制、岗位聘用制度等,但在落实时有些一言难尽,有不少客观因素阻碍着政策推进。这次山东省提出新的改革政策,有助于破解在卫生职称制度改革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通知》中,山东省的“双自主”改革工作将从2023年度持续至2025年底。在这个时间节点里,单位自主用人时,职称不再是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自愿参加职称评审,单位岗位结构比例不再成为参评的限制条件。
这对于广大医务人员和用人单位来说均是利好消息,目前这项改革工作已经开始试点。参加“双自主”改革试点的用人单位首先要是三级医院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次需要达到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人事管理完善三个条件;之前参加过“双自主”改革试点的单位并符合条件的还需要重新申请。
试点开展后大受好评,
晋升职称各凭本事
早在2018年,山东省人社厅、省卫计委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深化卫生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当时是选择了9所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双自主”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实行一年后,根据媒体报道,这项政策对于一部分优秀人才来说受益良多。年轻有为的医师不需要“按部就班熬年限、评职称”,每天忙于手术台的医师也不需要“挤出时间搞科研”,他们可以凭借真才实学被“破格提升”。
前期的改革经验成为了今日发展的基石。这次山东省进一步深入医改,将“双自主”工作继续拓展延伸,《通知》使单位用人和职称评审更具灵活性。
一方面,单位用人看的不再是职称标准,在不低于国家和省卫生系列职称标准条件的岗位任职条件前提下,标准是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临床水平、业绩贡献和公立医院公益性等也纳入评价指标。
另一方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按照规定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职称评审,偏重临床实践能力,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减少对论文、科研项目等的过分依赖,有助于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匡正良好医风。
权力下放的同时,
要注意完善监督机制
山东省将用人权力下放给医疗机构,先前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解读该项政策时,判定其会成为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他说,总体而言,这是个用好用活人才的好政策,但也需要关注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问题。
《通知》提到,完善评价标准和实行“四公开两公示两报告一告知”制度,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促进了公平公正。相关部门也会加强指导和监督,不合格、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及时移出改革实施名单。
如果缺乏监管,可能导致人才聘用流程和职称评审标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不符合职称评审条件的人员通过其他手段参加评审,进而影响政策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所以笔者认为《通知》还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监督渠道和投诉渠道,让权力真正为人才工作添砖加瓦,实现“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山东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其他地区也可以学习借鉴,创新卫生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