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癌症相关的诊疗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往很难被检测出来的一些癌症,越来越多地被检测出来。这是否意味着“癌症发病更加年轻化”?
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举行发布会。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表示,我们也关注到,社会上有关于癌症发病是不是更加年轻化这样的讨论,应该说癌症发病是否年轻化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癌症发病的年龄分布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男性前列腺癌,可能在60岁以后才逐渐发病,但是女性乳腺癌从30岁开始发病率就逐渐上升了,40-50岁已经是发病的高峰期。”张勇说。
张勇分析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如果单纯从发病的平均年龄看,癌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的癌症发病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部分具有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的人群肿瘤登记数据来看,如果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假定人口的结构不变,大多数癌症的发病并没有呈现出年轻化或者老龄化的趋势,而是基本保持相对的平稳。
“但是个别的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确实是逐渐趋向于年轻的,而肺癌的发病年龄分布则逐渐上升。”张勇说。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的病例数约406.4万例。我国癌症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癌谱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像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这些年都在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其中男性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提高五年生存率、降低疾病负担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张勇表示,我们国家癌症筛查主要采用的是风险分层的方法,也就是针对癌症高发地区和风险比较高的重点人群进行组织性筛查。同时,通过机会性筛查和规范的防癌体检,扩大筛查覆盖范围。
由于癌症的发病和年龄有比较大的相关性,张勇建议,适龄女性应该参加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定期筛查,达到一定年龄的居民应该参与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常见癌症的筛查。
目前,国家癌症中心也牵头制定了七个常见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指南,癌症的早诊率稳步提升。截止到2022年,我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其中,妇女“两癌”,也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区县的覆盖率已经超过90%。
国家卫健委官网14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下称“实施方案”)明确,完善并推广重点癌症早诊早治指南,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并构建分层癌症筛查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持续提高,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0%,乳腺癌人群筛查覆盖率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实施方案,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
在回应心脑血管疾病是否有年轻化趋势这个问题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坦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存在。
“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不谈,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胡盛寿分析称,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比如,在饮食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新鲜水果、蔬菜和奶类确实有了明显增加,但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却在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简而言之就是粗粮吃得越来越少,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再比如,在运动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球类运动、游泳、骑车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我国居民中主动运动锻炼整体不足。同时,工作相关的体力活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久坐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此外,年轻人还面临心理压力和睡眠不足的问题。
“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定期接受规范化的体检,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胡盛寿表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