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据国家卫健委官网信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已联合发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其中,《规划》提到,“到2025年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这条内容引发关注。11月10日,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此处所说的健康码并非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设置的健康码或行程码,该健康码其实更像是一份居民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设置这样的健康码也是为了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隐私、行程泄露等问题。

全网热议

居民有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有网友担心隐私被泄露

记者注意到,该《规划》对未来部署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分别为,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规划》还提出8项优先行动: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近些年“健康码”这个词已经成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记者梳理后发现,健康码一词在《规划》中一共被提及5次。其中在讲述疫情防控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的现状时,《规划》提到“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群众有序出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此外,《规划》还提到,在“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主要任务方面,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的部分中,也提及了健康码问题。《规划》提到,要“逐步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要“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此外,《规划》还提及,“加强健康码标准规范使用,强化赋码和转码规则规范实施,推进互通互认、一码通行”。

记者注意到,网友们对于“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一条尤为关注。有网友产生疑虑,提出“这个健康码是不是就是行程码?”“设置这样的健康码会不会侵犯到我的隐私?”

专家解读

像是移动电子健康档案 不必担忧隐私泄露

对于网友提出的种种疑问,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告诉记者,此健康码并不是因新冠疫情时搭建的健康码,更不是行程码,《规划》中的健康码更像是一份移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规划中提到的这个健康码,更像是一份居民的电子档案,里面或会包含着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阶段的健康信息。例如疫苗注射、病例信息、家族遗传病等。”魏子柠说,我们现在常说的健康码,其实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设置的,可以看到居民有没有做核酸、是阴性还是阳性、已经做了几天等信息,《规划》中所说的健康码功能应该是比(目前)这个健康码要全面很多的。

魏子柠说,《规划》提到的电子健康码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个人健康状况。“你的既往病史、就诊记录可能都会在这个健康码中,去看病的时候医生就能够全面掌握,以便对患者做出更科学的诊断。”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的观点也和魏子柠的观点类似。王晨光告诉记者,此《规划》中提到的这个电子健康码其实是一份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它是我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更好地为居民健康服务的。

“目前还不完全确定这个健康码所具有的功能,它有可能会把目前抗击新冠疫情所用的这个健康码的部分功能包含进去,但这部分功能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王晨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也在增强,如果有了这样的健康码,就等于每个人的健康信息都被自己随身携带。

对于有网友担心该健康码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两位专家均表示,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这个健康码日常是放在个人的手机里,如果不出示给别人看,包括医生在内应该都是无法随意查询到的,只有经过本人同意后,在就诊、注射疫苗等情况下,相关信息才会显示出来。”魏子柠如是说。

王晨光表示,我们的社会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这种健康码的出现也是必然,这是一种信息的正常使用行为,相关机构也会在搭建时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来恶意侵入,同时法律法规也会对健康码的使用进行规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