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是下半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明确了今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 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等6个方面,以及“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20项重点任务。 “医学界”梳理文件发现,“公立医院”、“薪酬改革”为此次《任务》的两大关键词。此外,与去年文件相比,“廉洁”一词被首次纳入医改重点工作。 有专家表示,从几大关键词可以窥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方位持续深化医疗是与时俱进的关键举措,未来也将不断把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处推进。 《任务》对公立医院薪酬体制改革颇为重视,加上附带的政策解读文件,相关表述一共出现16次。 今年以来,关于医务人员收入减少的话题热度不减。例如“医护降薪潮来了”“集体大降薪!”“临床降8000,行政降3000”等标题不时出现。“医学界”曾多次关注医护的薪酬问题,也收集了一些来自多个地区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真实反馈,最终发现:降薪现象确实存在,但具体情况不一。 调研显示,2023年以来,部分医生的收入恢复到了2019年的水平,但新增的工作量并没有形成收入,另外,受访者的医院都在不同程度的压缩开支,传递“降本”信号。
实际上,医务人员是否降薪、降薪幅度大小,与其所在医院的医疗水平、科室组别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极大地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薪酬也与医疗服务定价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与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定价方式一致,医疗服务项目也主要采用成本定价法。造成的结果是,定价未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技术成本,导致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与现行医疗服务价格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导向严重不符。 因此,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薪酬体制改革。比如今年以来,河北、安徽两省相继出台文件,提出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涉及公立医院院长和众多医疗机构人员。 河北在文件中提到,到2023年底,全部省直公立医院、50%的市级公立医院、50%的县(市、区)至少1家县级公立医院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安徽则提出要健全医院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最新发布的《任务》则表示,相关部门要指导地方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结合实际向群众急需且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 《任务》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中强调,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对比去年5月25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最新出台的《任务》首次将“廉洁”、“医药领域腐败”等表述纳入下半年医改的重点工作。 《任务》提到,要全面加强医药领域综合监管。指导公立医院党组织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防范廉洁风险。同时制定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加强行风建设,推进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净化行业风气。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和种植牙收费治理。加强医药领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今年以来,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引起高度关注,各地纪检部门对医疗腐败“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据“医学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150名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落马,医学院校、卫健和医保系统等领域,同样是打击腐败的重点对象。 实际上,医疗腐败造成的的社会影响极大,不仅破坏医药卫生行业市场规则,更是对群众、行业和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一位从事医疗反腐的专业人士分析,医疗腐败链条是有成本的,各种负担最终会转嫁到患者及家庭身上,造成经济能力差的患者不堪重负。 此外,以“窝案、串案”为主的医疗腐败案通常会涉及医院领导、科室管理层和普通医疗职工,腐败事实一旦被揭发,不仅某个科室或业务会遭遇崩塌式打击,整个医院甚至是医疗行业的口碑,也会因此而被破坏。 为了纠正、遏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除了上述《任务》重点提及的措施外,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会议提到,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处腐败,大力营造风清气朗的医药领域发展环境;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坚持较真碰硬、宽严相济,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互联网+”行风评议平台将同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上线。 在《任务》和对这一政策的官方解读文件中,“公立医院”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相关表述累计达46次。 从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将是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为此,《任务》列举了众多措施,首当其冲的便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实际上,这也是我国医改在不断推进的重要方面。 国家医疗保障局所属媒体平台《中国医疗保险》杂志2022年11月撰文表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不合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行价格对应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机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上还是有所欠缺;二是调价频率相对发展还是跟不上,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与社会经济发展、医保支付能力、人均收入等出现脱节;三是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基础薄弱,如方案不统一或不完善等造成的定价管理混乱、价格水平不合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任务》明确,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好地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保障公立医院人员薪酬的来源,促进维护公益性。 具体而言,要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2023年度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符合条件的在总量范围内及时调整价格,优先将技术劳务价值为主的治疗类、手术类和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整范围。同时持续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指数编制和相关监测工作。对5个试点城市价格改革情况开展评估,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省级试点。 此外,相关部门还会推动各地进一步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调价,在动态调价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确保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持续发展。 除了医疗服务价格外,政府投入也是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支撑。《任务》解读政策中提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夯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