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5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在全国各地召开多场次关于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作为在卫生健康领域用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例证和重要实践,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内核,也为各地推进医疗改革和临床学科建设、多措并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扩容和下沉,以及为包括癌症患者在内的重大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带来启发与借鉴。

在此背景下,各地涌现出“三明精神”的优秀案例。湖北省宜昌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50 个试点城市之一,就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提升临床研究能力,来为本地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月21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肿瘤临床研究协作联盟”合作备忘录,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一步推动宜昌市及湖北省肿瘤科研与治疗发展,让当地癌症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全国顶尖的临床医疗资源和前沿治疗方式。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约达成肿瘤临床科研究协作联盟。

此次两院签约是“中国研究型医院临床能力提升工程-协同构建肿瘤科研创新协作网”项目的首个落地示范成果。该项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百济神州支持,旨在推动全国顶尖肿瘤专科优质资源携手各级医院,共同搭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医共体”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圈,提升各级医院临床科研水平。目前项目首批成果陆续落地,将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助力区域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以临床研究带动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

“研究型医院”的概念最早见于2003年《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发表的“科教兴院创办研究型医院”一文,即具有“难病诊治、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高水平医院。2022年,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2023年,科技部等12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如今,研究型医院理论体系在北上广深等城市遍地开花,当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多省市将其列入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全国11个省市已经建立省级研究型医院学会。

研究型医院的主要任务是难病诊治,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与临床科研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一步,也是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而此次宜昌签约背后体现出“肿瘤协作网”聚焦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勇于探索机制创新的担当。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秘书长李云波表示:“此次两院签约合作,是实践研究型医院建设理念的具体行动。一是通过技术帮带,提升宜昌地区肿瘤防治技术水平,让当地人民群众受益;二是通过科研合作,双向赋能,提高我国肿瘤防治研究水平;三是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型医院引领作用,并为其他临床专业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尽管中国近年来的癌症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到2022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升至43.7%,完成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简称《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性目标。然而,距离提出《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仍有明显差距。

临床研究作为推动癌症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评估新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自2015年中国启动药政制度改革,并对临床研究设计与执行、临床研究数据监管等密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令新药研发大大提速,也带动临床研究的数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由国内大医院、大中心牵头的、密切结合中国高发瘤种特点的临床研究成果登上全球学术舞台,为患者带来了生命希望。

而“肿瘤科研创新协作网”项目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着眼于通过整合临床资源机制的设计,协同大医院、大研究中心的优质资源带动区域医疗单位,实现临床问题与科学研究的联动、衔接,为探索新型治疗手段、优化现有治疗方案、从临床为各级医院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三明医改”机制创新的“宜昌”实践

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与肿瘤科研创新协作网”项目的首个示范性成果,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此次签约,还是学习“三明医改”突破资源壁垒、打造紧密型医共体的优秀实践。通过在临床研究方面形成跨区域、跨层级的“结对子”合作机制,双方可推动丰富的临床诊疗资源和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能力扩容下沉,实现从分级诊疗延展至分级科研,最终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无论是推动医疗资源与临床能力的优化配置助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还是长期带动区域肿瘤诊疗向全国顶尖水平靠拢,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同质化,其最大获益者无疑都是患者。随着两院合作的正式开启,将有更多的宜昌及周边患者能够实现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肿瘤专科医疗资源和前沿治疗方式的夙愿,大幅减少异地就医负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获得感与幸福感。

百济神州副总裁、中国区准入负责人黄艺凤表示:“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与肿瘤科研创新协作网建立是‘以患者为中心’价值的体现。百济神州将继续发挥自身在肿瘤领域的研发优势,通过与各级医疗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中国肿瘤临床研究与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2月27日,“肿瘤临床研究协作联盟”项目在西部区域的首个落地示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整合双方资源助推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区域的肿瘤科研与治疗发展,令当地患者能够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城市和医院的加入,“肿瘤科研创新协作网” 有望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形成“名副其实” 的合作网络。通过高水平医院的引领和基层医院的积极参与,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成果从临床研究走向治疗实践,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同时,这一模式也将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医疗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迈向更高水平。在政策支持、行业探索和多方协作的共同努力下,临床研究“医共体”模式将成为我国深化医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支撑,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