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xlovid中文全名为“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是3CL蛋白酶抑制剂与低剂量利托那韦的复方制剂,属于小分子口服新冠药,由辉瑞公司生产。从2021年12月,该药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非住院、具有发展成重症疾病高风险轻中度新冠患者,包括了12岁以上儿童以及成人。

2022年2月11日,Paxlovid获中国药监局附条件进口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至中度新冠患者。

然而,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辉瑞公司EPIC-SR临床试验结果[1],结果令人颇感意外。其显示在已接种疫苗且存在重症危险因素或未接种疫苗且不存在危险因素的Covid-19患者中,Paxlovid在症状持续缓解等主要终点方面疗效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

EPIC-SR临床试验结果

该试验共招募近1300人:参与者在随机化前5天内出现症状,或为①全程接种疫苗且存在重症风险因素,或为②未接种疫苗(或在过去一年内未接种过Covid-19疫苗)且不存在危险因素。参与者接受为期5天的Paxlovid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症状持续缓解时间。

57%的参与者接种过Covid-19疫苗,50%有重症危险因素。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65岁者仅占5%。除肥胖、吸烟和高血压之外,其他重症Covid-19危险因素并不常见,如患有心脏病或肺病的参与者比例不足2%。在这一风险相对较低人群中,Paxlovid组和安慰剂组至主要终点的时间相似,其中位数分别为12天和13天。

虽然Paxlovid组因Covid-19住院或去世的数量少于安慰剂组(5/654 [0.8%] vs. 10/634 [1.6%],唯一死亡发生在安慰剂组),但差异并不显著。


所有目标症状和体征持续缓解的时间

Paxlovid并不是新冠万能药

2021年,评估Paxlovid治疗高危Covid-19患者的EPIC-HR试验结果显示,Paxlovid能够将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2]。基于该项试验结果,Paxlovid成为非住院Covid-19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实验结果公布后,得益于“89%”这个惊人的数字,Paxlovid从此被很多人封为神药。

但是,任何一款药物都不能过于神化,Paxlovid也是如此。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Paxlovid具有诸多局限性。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普通人来说,Paxlovid并没有太好的治疗效果。EPIC-HR试验针对的是高风险人群,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

2022年4月29日,辉瑞对外公布了一项研究其口服新冠药Paxlovid用于暴露后预防的II/III期临床(EPIC-PEP)研究情况,结果显示该药用于成人暴露后预防效果不佳[3]。结合EPIC-SR试验结果,我们应该更全面地评估Paxlovid的受益人群,同时在未来应采用更加标准化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终点,以更好地比较结果。

Paxlovid的“致命缺陷”

Paxlovid并非一种药物,而是一款组合药物,包含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其中利托那韦是一款“老药”,之前常用作抗艾滋病治疗。利托那韦的作用在于,降低肝脏的清除能力,减缓奈玛特韦的分解,从而增加活性抗病毒剂奈玛特韦的浓度。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在利托那韦的抑制下,不仅减缓了奈玛特韦的分解,同时也减缓了其他药物在体内的分解,这是Paxlovid的致命缺点。

根据FDA发布的《医生开具Paxlovid处方患者资格筛查清单》,129种药物需要值得关注,其中高血压用药阿呋唑嗪、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等35种药物被列为“严禁共同服用”,94种被描述为“避免共同服用,或对剂量进行调整,并进行必要的用药监控”,包含安非他酮、酮康唑、克拉霉素、红霉素等一些常见的抗抑郁、抗真菌、抗病毒、止疼类等药物。

需要服用Paxlovid的患者往往是有着重症、住院或死亡风险的人群,包括老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而他们往往都会服用多种其他药物。因此,Paxlovid在临床上的使用应务必审慎。

参考文献
[1]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309003
[2]https://www.pfizer.com/news/press-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pfizers-novel-covid-19-oral-antiviral-treatment-candidate
[3]https://www.pfizer.com/news/press-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pfizer-announces-additional-phase-23-study-results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