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外流,县域医院‘活下去’都成为问题,基层医疗卫生的网底又由谁来兜呢?”何绍亚坦言,郡县治,天下安,这在医疗卫生领域同样适用。在严格控制大医院“无序扩张”的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县域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从业20余年间,何绍亚几经身份更迭,但无一例外,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努力做到“极致”。作为医生,何绍亚从未放松过自我学习和成长。2006年,他在工作间隙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以超过国家分数线60分的成绩被录取,成为全县卫生系统第一位全日制研究生,也是全市消化内科专业第一位研究生。任职消化内科主任期间,他带领团队将科室建成全省县级医院消化内科中规模最大、服务人次最多的科室之一。2013年,他主动申请奔赴阿坝州理县开展援藏工作,担任理县卫生局副局长及县医院副院长。援藏期间他促成了安岳县与理县的县、乡镇医院结对子,其提出的“县乡同扶,人财俱援;技管并重,规范提高”的援藏模式成为医疗对口支援亮点。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安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何绍亚如今,作为四川省两届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安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他每年都会以人大代表身份下基层开展学习宣传、健康宣教、义诊活动10余场次,在三级人代会期间先后提出囊括了医疗卫生、疾病防控、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文物保护、文化历史、学校教育、人口问题等多方面的建议40多条。这些建议大部分被各级主管部门采纳。特别是《关于将秦九韶纳入第二批四川省历史名人的建议》已成功实现;《关于完善艾滋病防控制度建设的建议》及《加强在校生的“拒毒防艾”教育刻不容缓的建议》《加强综合性医院心身科建设的建议》《关于在大学及中学校园宣传推广注射宫颈癌疫苗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还有多条建议作为人大督办建议……作为一位医疗领域的“老代表”,县域患者大量上转、外转的现象,一度让何绍亚“忧心忡忡”。他经过调研分析,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四个层面:最关键的是,当前县域医院服务能力不足,一些医院“高、精、尖”人才匮乏,患者对县域医院的信任度亟待提升。再者,部分省、市级医院大量扩张床位以及建设分院等形式,在“虹吸”患者的同时,也“虹吸”了部分市、县域医院的优秀医生。不少人将这种情况形容为“攻城掠地”。大医院建设分院,需要补充大量医务人员,在名院品牌效应下,县域医院的业务骨干有所流失,相关专业发展受影响,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县域医院影响尤甚。随着大医院的扩张,需要更多的病源支撑其发展,在此情况下,不管大病还是小病患者,他们都会选择“大包大揽”。千方百计留下本可以回到基层医院治疗的患者,成为患者外流、费用上涨的推手之一。当然,患者及家属对于大医院也存在厚重的滤镜,觉得只有看过大专家才放心。再加上有些患者子女很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认为带着生病的老人到大医院转上一圈才是有孝心的体现,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外流。患者异地就医政策发生了改变,同样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以前,县域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需要经过医院开转诊;而今,根据相关政策,患者可以网上备案直接外出就诊,跳过了转诊程序。随着患者异地就医不再受约束,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去大医院治疗。
“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外流,县域医院‘活下去’都成为问题,基层医疗卫生的网底又由谁来兜呢?”何绍亚坦言,郡县治,天下安,这在医疗卫生领域同样适用。在严格控制大医院“无序扩张”的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县域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何绍亚认为,县级综合医院要发挥龙头作用,义不容辞“挑大梁”,“以县带乡,携手发展”,带动县域整体诊疗能力提升。同时,县级医院要完善科室设置,特别是瞄准新兴专业、人民群众将来有需求的专业,要应势而生、应势而设。“只有更多患者放心留在县域,国家层面所倡导的大病不出县、分级诊疗才能成为现实。”在何绍亚看来,留住外转患者也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一方面,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再加上医保报销比例较高,自付费用就更少了,也免除了其往返大医院的舟车劳顿之苦,更主要是减轻了当地医保资金的压力。另一方面,患者诊疗量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生能够得到更多历练机会,而随着疑难疾病患者增加,在外请专家的指导和带教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在发挥专业代表优势,为人民健康呼吁和代言的同时,作为医院业务副院长,何绍亚也注重强管理、强团队、强协调,推动全院医疗质量向更优平台迈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的“指挥棒”,也是检验、评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权威标尺,更是彰显各医院“硬实力”的重要依据。为提升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何绍亚提出,要派专人关注“国考”和“省考”指标。具体而言,医院要求每个职能部门选派人员关注相关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任务精准落实到人,医院层面得以全面掌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于异常指标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去提升和改善,优秀指标则不断进行巩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医院“国考”排名显著提升,2022年“国考”相较于2021年前进了91位。在同事们眼中,何绍亚是一个积极肯干的管理者,对于复杂难解的问题,他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解题之策”。抗生素滥用问题由来已久。何绍亚还记得,自己在医学院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曾讲到过:“抗生素一旦滥用引起细菌耐药,那么今后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这句话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0%。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生素管理相关工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使用管理。原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等十几个部门发布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综合管理力度。强化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更关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何绍亚特别提出,要用“铁腕手段”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和整治。他要求药剂科每月统计各科室的抗生素DDD值和药占比,并在医院管理群公布统计结果;不仅如此,他还在每月的大会上,以PPT形式通报、点评相关科室,并对连续超标的科室进行约谈。“实际上,监督通报是管理的重要‘法宝’,大家都不愿意被当作‘反面教材’。当各科室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内驱力’,也就形成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良性循环。”何绍亚介绍,在一系列举措之下,仅用一年半时间,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县级综合医院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道”是提升能力与拓展服务领域。何绍亚将其总结为两句话:“西医要领先,中医不落伍”“服务领域多元化,专科不脱漏”。为此,他强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设置新专业,不断提升医院影响力和竞争力。比如,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增多,设置心身医学科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特别是部分患者由于害怕被周围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影响今后正常生活、就业、婚恋、交友,不愿意到专门的康复医院、精神病医院就诊,而综合医院心身医学科的建设能够大大减轻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男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男性健康问题越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很多患者“求医无门”,像“无头苍蝇”般兜兜转转,却始终没有得到正规的咨询和治疗,该院心身科及男科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对于接下来的业务工作开展,何绍亚也有清晰的规划:要持续“借智借势”提升医院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控耗”工作,认真践行“精准用药、节约用才、医保不扣、质量更好、口碑更佳” 的管理理念;加快完善急救中心,强化“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重一体化、绿通畅达”的急救机制……何绍亚正以强烈的履职使命感奔赴县域医疗发展新征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