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高召兵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郭江涛课题组,共同揭示了钾通道Kir4.1是具有高度治疗和研发价值的新型快速抗抑郁药物靶点,同时提供了一种以胶质细胞为核心的新型抗抑郁干预策略示例,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钾通道被认为是癫痫、疼痛、抑郁等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目前已有KCNQ、TREK1及Kir4.1等多个钾通道被认为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潜力。已有研究提示小分子调控Kir4.1钾通道可能是潜在的抗抑郁策略,然而高选择性Kir4.1小分子调节剂目前严重匮乏且效能不足,Kir4.1是否可作为抗抑郁药物靶点尚不清楚。
依托上海药物所离子通道研究平台,研究人员建立了靶向Kir4.1钾通道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筛选并发现了一系列Kir4.1小分子抑制剂,其中临床前小分子Lys05展现出较已有调节剂更强的Kir4.1抑制活性,表现出Kir4.1通道优良选择性。综合整体评估结果,Lys05的高活性、高选择性、适宜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其具备作为Kir4.1靶标研究可靠的药理学探针属性。
研究团队采用冷冻电镜解析了Kir4.1通道与配体结合状态下的复合物结构。在捕捉到的通道开放构象上,Lys05位于Kir4.1通道中央孔区,发挥阻塞钾离子流动作用。电生理功能验证表明E158、I159及T128残基是小分子发挥抑制效能的关键位点。
快速抗抑郁Kir4.1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小分子Lys05通过抑制Kir4.1钾通道展现快速抗抑郁活性。图片均来源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单剂量Lys05注射可以缓解外侧缰核Kir4.1过表达驱动的抑郁表型,且足以诱导快速抗抑郁效应,研究还提供了多项证据支持Kir4.1钾通道是Lys05发挥体内外效应的作用靶点。
体外和结构生物学研究表明,单点突变I159A可基本取消Lys05对通道的抑制活性,研究人员进而构建了I159A点突变敲入小鼠,发现Lys05的快速抗抑郁药效被取消。
此外,对潜在神经毒性和肾脏毒性测试的结果显示,Lys05在急性和亚慢性抗抑郁治疗剂量下未产生明显毒副反应,表明药理阻断Kir4.1钾通道具有良好的治疗窗口。
抗抑郁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丙肼、异卡波肼等。由于此类药物中含有副作用较大的成分,现已基本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该类药物对抑郁缓解有很好的作用,包括氯丙咪嗪、盐酸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但对机体存在其他病症的患者不良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该药物能够弥补抑郁患者五-羟色胺不足的症状,主要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不损害精神运动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心血管功能。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有双重抗抑郁机制,安全性相对较高,例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替林、瑞波西汀、地昔帕明等。
请注意,抗抑郁药物属于精神类药物,具体使用类别及剂量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服用。
另外,药物治疗通常只是治疗抑郁症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心理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其他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4-01555-y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