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近日,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的MPP患儿。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特整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要点,为MPP诊治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参考。
临床分型
MPP呈现异质性表现,临床分型有利于及早识别重症和危重症及发生后遗症的高危人群,有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在发热后5-7天内(绝大多数患儿在此期间病情发展达高峰)、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使用之前进行判断为宜。
一、轻症
不符合重症表现者,病程多在7-10d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
二、重症
符合下列表现中的任何一项:
1
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2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这些表现与病变重、合并塑形性支气管炎、哮喘发作、胸腔积液和肺栓塞等有关;
3
出现肺外并发症,但未达到危重症标准;
4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脉氧饱和度≤0.93。
5
影像学表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单个肺叶≥2/3受累,存在均匀一致高密度实变或2个及以上肺叶出现高密度实变(无论受累面积大小),可伴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也可伴有局限性细支气管炎表现;
单肺弥漫性或双侧≥4/5肺叶有细支气管炎表现,可合并支气管炎,并有黏液栓形成导致肺不张。
6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在24-48h进展超过50%;
7
CRP、LDH、D-二聚体之一明显升高者。
影像学表现为(1)者,需考虑存在黏液栓堵塞和塑形性支气管炎;对于CRP、LDH和D-二聚体等明显升高者,也需考虑日后有发展为坏死性肺炎的可能;还应考虑并存肺栓塞或混合感染的可能。本型易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有细支气管炎者,可同时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影像学表现为(2)的患儿,多有过敏体质,常出现喘息和气促,有混合感染的可能,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是入住ICU以及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易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目前临床医生对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了解相对不足,易误诊和漏诊,需加强认识。
三、危重症
指存在呼吸衰竭和(或)危及生命的严重肺外并发症,需行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者。
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
以下指标提示有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
1
治疗后72h持续高热不退;
2
存在感染中毒症状;
3
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
4
CRP、LDH、D-二聚体、ALT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
5
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
6
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
7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