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对医疗服务项目编码、名称、内涵、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计量单位及财务归集口径分类等要素进行规范。
《规范》是各地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参考依据,所列医疗服务项目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项目提供服务而产生资源消耗的最小计量单元。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提到,《规范》的出台为医保进入医院、深入了解临床工作和医生行为奠定了基础。
关注患者,关注成本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规范》的主体是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而非医疗技术。”杨燕绥说。一直以来,中医治疗主要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西医治疗则依赖于少量病案分析和医生个人经验。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因为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医疗技术规范化和项目管理规范化很难做到。进入互联网时代,使得电子病历得到广泛应用,医疗行业开始规范病案首页,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规范医疗技术的发展。但医疗技术规范主要对特定病种进行临床技术规范,而《规范》针对的是医疗服务项目技术。细数《规范》,其包括综合、诊断、治疗、康复和中医五个类别,分为综合医疗、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查、影像学诊查、临床诊查、临床手术、临床非手术治疗、临床物理治疗、康复理疗、中医医疗十章。在对比以往版本,杨燕绥认为2023版具备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加关注患者需求,强调医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时应如何调整诊疗策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在手术方面,《规范》特别强调对患者并发症的筛查以及多次手术的复杂性。“相较以往,我们很难做到如此全面地关注患者需求。因此,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二是关注成本管理,《规范》对于人力资本投入和项目收费类型的问题给予足够关注。这使得项目运营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三是更加关注药师医疗项目技术规范。四是关注中医医疗项目技术规范。
综上所述,从纵向来看,《规范》将患者因素纳入医疗服务项目实施范围;从横向来看,它作为医疗服务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关注到医疗服务成本管理及其相关要素。
医保支付有了参考
相比以往版本,《规范》中部分项目内涵内容调整,使得医院运营及成本管控中的基本人力消耗,全国医疗机构都有了相对参考值。在杨燕绥看来,《规范》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医保补偿定价三个方面的发展。首先,规范医疗行为。医保制度拒绝过度医疗,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医师和药师的履约责任制。如何界定过度医疗与合理医疗?《规范》提供了界定合理医疗行为的依据,特别是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全面罗列,有助于完善医保协议管理,提高医师和药师在医保协议管理中的责任感。其次,促进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口径和基础算法,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对人力投入、项目归类以及收费类型等方面的规定,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统一口径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助于公立医院进行预算管理,进而建立药品、耗材和设备招标采购以及配送机制。实际上,通过医保和卫生健康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的招标采购配送平台,公立医院将逐渐失去回款权,从而省去很多管理成本,并减少了腐败机会。也正因此,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最后,对医保定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RG/DIP付费按往期医保付费均值定价和支付,这是改革初期的做法,不能长期沿用,过于粗放的定价机制会影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将会从数量付费走向结果付费,需要了解医疗项目技术规范和医院成本结构,学会按照参保患者的医疗风险分配医疗保险基金,按照医保健康绩效评估结果进行付费和实施奖励,引导医疗机构维护参保人的健康。”杨燕绥说。
总之,《规范》的出台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虽然医保相关部门并未直接参与此次政策制定,但杨燕绥相信他们会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我预计在未来的版本更新中,医保和卫生健康部门将联合制定相关标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