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大幅提升,在医疗技术领域,高端医疗装备的技术突破更是日新月异。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效率,更有助于提高了医疗质量,从临床需求出发,切实满足临床未尽之需。由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内容指出,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本土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呈现规模较小且分散的局面,且相对偏向低值产品领域,在医用设备、高值耗材等领域跨国企业市场份额仍然较高。正因如此,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亟待国内本土企业和品牌突破技术瓶颈,打破细分市场“天花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国创中心致力于突破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聚焦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问题,围绕医疗器械临床需求梳理战略布局方向,与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体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化。

郑海荣认为,高端医疗器械是医学临床的主要工具、是典型的高端制造,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发展迅速且成果丰硕,但国际竞争依然十分激烈,仍需在老赛道、新赛道上持续创新发力。其中,医疗器械领域经典赛道设备依然是临床和产业现实急需,技术体系尖端复杂,而且仍然处于持续创新阶段,要完全自主可控、实现领先也很不易。比如对于经典的影像赛道,现在总体上来说,中国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已经到达一定高度,技术储备与创新显示出相当的实力。

郑海荣告诉记者,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赛道上,基于新材料、新器件、分子生物、量子科技和数据智能等发展的新兴普惠和精准医疗技术设备,新一代医疗器械研发越早越有先机,也依赖于多学科创新能力。他指出,必须注重“无人区”的前瞻布局,既要巩固老赛道,更要布局新赛道。同时,国内本土企业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水平和竞争力。

郑海荣指出,在数字化新浪潮下,大数据驱动新一代医疗器械产业变革,未来诊疗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创中心承担着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使命。未来,国创中心将围绕医疗器械临床和企业的需求,构建强关联的创新联合体,同时与科研机构和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行业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资源,联合建设产业联盟和区域产业集群,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