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永州市中心医院官方消息,3月26日,永州市中心医院纪委聚焦医用耗材临时采购中的廉政风险,对2024年度临采金额排名居前的10名医生开展预警式约谈。 这一则消息备受医药行业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将临时采购和廉政风险挂钩,这相当于给临时采购增加了前置,让行业通过临时采购搞猫腻的路被堵上了! 近年来,政策对医院的临时采购的监管不断强化,永州市中医院的做法或许意味着政策对此的进一步加码。 医药反腐倒查20年? 公开资料显示,永州市中心医院是当地最知名的三甲医院,拥有省级省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州级省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市州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4个、市级医学中心5个,曾获评永州市“清廉医院”样本。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地反腐的风向标。 而作为“清廉医院”的样本,该院特别值得关注的点是,他们将药品采购和廉政风险挂钩,在医生心目中敲响了警铃。 据介绍,该会议要求所有医生要认清医疗反腐“大数据监督”“倒查20年”的高压态势,务必以案为鉴,清醒认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大形势,进一步规范耗材采购行为,坚决抵制利益驱动。 同时,会议重点关注了临采的情况。所谓临采指的是,医院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满足临床急需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药品采购方式。 据称,会议通报了医院2024年度医用耗材临采情况,深入剖析了医用耗材临采额呈上升趋势背后的廉洁风险,并结合院内外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医院还对医用耗材临时采购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强调规范采购行为、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性。要求临床科室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职能部门要动态监测高值耗材使用,定期点评,确保合理合规。 审计出手查临采后,有医院临采最多5次 实际上,因为临采大多是线下采购,无需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价格是否合理等方面缺乏监管,因此,近年来国家、各地陆续出台文件,规范临采相关流程。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临采要按照公平原则协商确定采购价格,在年度采购总金额5%范围内自主议价采购,并将相关采购信息及时上传采购平台,按管理权限报相应医保部门。 去年7月,北京市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中提到,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时性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医用耗材使用科(处)室或部门临时性采购供应目录之外的医用耗材,需经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授权人同意后方可实施。文件还补充道,临时采购的数量和频次不宜过大、过频。 同年11月国家卫健委、医保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缺药登记制度”,称患者在基层进行缺药登记,按照临时采购程序配送至登记的基层机构。 除此之外,审计局在针对公立医院的专项审计调查中,也对“临时采购”的具体情况非常重视。据南通市人民政府官网新闻,2024年年初,南通市审计局发现,当地某三甲医院多次以临时采购形式,购买15种医院药品目录外的同类药品,涉及金额777.5万元。 对此,审计要求通大附院严格落实遴选采购和临时采购制度,规范履行临时采购审批程序。同年10月,该院出台《药品临采及申请审批用药管理制度》,明确同一通用名药品临时采购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 本文配图授权自花瓣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