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发文,集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贴牌相关产品。

近几年,药店售卖贴牌产品为销售额带来巨大增长。有调查显示,通过规模化采购大约可将药店零售品种的毛利率由15%提升到20%,而代理、贴牌和自产等合作渗透手段则可进一步将品种毛利率提升到50%以上。
通过贴牌经营自有品牌,已是诸多大型连锁的全新增长点。但高速增长的销量也催生了一些行业乱象,甚至引起了药监局的注意,并为此特别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01、治理贴牌乱象,药监局出手

近日,据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江西省药监局印发《开展贴牌相关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实施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集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贴牌相关产品。


本次专项整治从线上销售和线下流通使用环节倒查入手,紧盯贴牌生产经营相关产品,重点打击无证生产、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全面治理行业贴牌乱象,防范因贴牌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品牌信誉危机。
对知名药企贴牌经营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重点是强化医用敷贴类、特殊化妆品、转型和跨界企业、网络销售等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监管。
建立企业贴牌经营台账,深挖“网红”贴牌产品违法经营线索;针对无证生产、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的“网红”贴牌产品,加大追踪和查处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贴牌产品的生产方与品牌方,加大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

02、各大连锁企业积极布局,贴牌产品表现突出

当前,投资缺乏、消费低迷、政策压力,对药店的利润空间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正是由此,大批药店开始打造自有品牌。
据统计,全国知名连锁企业像国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立健、漱玉平民、等都已经和一些相关生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用自己的品牌贴牌生产零售。从短期看,可以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承诺;从长期看,则有利于创出自己的品牌,进一步药店品牌形象提高客流。
以老百姓大药房为例,其在自有品牌板块多维发力,积极打造中西成药、养生中药、健康食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品类,业绩保持高速发展。2022年,公司自有品牌(贴牌、非贴牌)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4.8%,毛利额同比增长38.9%,自有品牌在集团内的销售占比超过18.7%,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
华人健康2022年报也显示,通过贴牌与非贴牌两种模式,提高了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灵活性。2022年,华人健康代理业务主营业务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24.72%,占比总营业收入22.49%。
除去保健品、化妆品外,从目前已经开展贴牌的连锁药店来看,主要选择的贴牌药品集中在OTC类药品中,而且是消费者购买药品通用名普遍的产品,如感冒药、外用药、中成药类等。如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中药类清热解毒的银黄颗粒、抗病毒的板兰根颗粒、外用药类的皮炎平等等。
随着药品零售行业不断进步,经营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升级,自有品牌贴牌已经成为了药店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自有品牌不断涌出,能够突出连锁的自身形象,维护竞争地位,更加充分的利用好无形资产。

03、贴牌产品不能只顾价格,不顾价值

虽然贴牌是一条不错的创收路径,但这背后也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保证产品质量。对于另外一些小规模的药店来说,由于品控难以保证,一旦出现问题,药店生意就会受到折损。
近年来,社会上对违规贴牌药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相关产品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如果做不好质量控制,药店可能会面临“信任危机”。
这时就需要药店擦亮眼睛寻找可靠的贴牌产品。由于不需要培育品牌,一些生产企业缺乏生产优质产品的动力,有些企业甚至会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只要达到药品标准的最低质量即可,不会进行100%投入。这也导致了一些贴牌药和正规药疗效上有差异。
此外,由于一些药店在本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营销宣传能力,部分“贴牌药”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夸大宣传,一旦药品质量出现问题,生产方和品牌方都将难辞其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