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地积极扩充医疗资源,持续增加相关门急诊诊室和住院床位。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发挥了分流作用。据监测,基层发热门诊和诊室接诊量约占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及诊室接诊量的44%,有效适应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要持续加强呼吸道疾病诊疗情况监测和形势研判,强化医疗资源统筹调配,优化院内服务流程,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互联网+”服务,保障群众诊疗需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我国在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监测方面

没有发现未知的新病毒和新细菌

新冠病毒变异株JN.1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86的一个亚分支。全球监测结果显示,进入11月以来,BA.2.86特别是JN.1的亚分支,在全球占比增速明显加快,并已成为部分国家的优势流行毒株之一。界卫生组织于11月21日将BA.2.86由全球需要监测的变异株调整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评价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总体评价其公共卫生风险较低。

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显示,自2023年8月31日报告首例BA.2.86变异株输入病例以来,全国共报告BA.2.86及其亚分支序列160条,其中,输入病例序列占148条,本土病例序列占12条,未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目前,BA.2.86变异株在我国报告的序列中占比非常低,但是在输入病例的序列占比自11月份以来增加较快,其增长趋势逐渐与全球趋同。专家研判认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且BA.2.86及其亚分支占比较低,目前该变异株在我国的公共卫生风险是较低的。迄今为止,我国在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监测方面没有发现未知的新病毒和新细菌。

妇幼保健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当中98%设置了儿科,二级妇幼保健院当中91%设置了儿科,各级妇幼保健院儿科实有床位数6.78万张。近期,随着儿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文件,统筹指导和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扩能增效,全力保障儿童就医的需求。

一是扩充了儿科服务资源。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人员调配,儿科医生全员上岗接诊,从儿童保健科、内科这些相关科室抽调具备资质的人员,充实儿科的门诊力量。强调儿科门诊应开尽开,在就诊高峰期通过延长门诊时间、增加门诊号源、加开诊室和诊疗区域、开设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最大限度满足儿童的就医需求。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和就诊流程。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优化门急诊布局,实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与儿童保健服务分区,与其他儿童疾病诊疗区域分开。将儿童的门急诊、采血等区域相对集中,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患儿和家长在院内的交叉流动,减少交叉感染。推广诊前检查检验服务,优化诊疗的流程,缩短等候时间。畅通急危重症的救治绿色通道,逐步实现患儿就诊分级分层分流。

三是推进“互联网+”服务。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网上门诊复诊、在线开具处方、线下物流配送药品到家这样的方式,减轻线下就诊压力。推进儿童智慧医疗服务,采取分时段预约、在线查询检验结果等方式,引导错峰就诊,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医体验。

对北京等9个大城市服务情况监测显示,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呼吸道疾病每日平均门急诊量从9月的3.1万人次增长到了12月中旬的4.7万人次,增长52%,妇幼保健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家长健康意识

增强防病能力

现阶段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家长来提高健康意识,增强防病的能力。

第一,结合儿童保健服务加强儿童健康指导。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全国为城乡0到6岁的儿童提供规定次数的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咨询指导服务。特别强调,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服务的时候,要针对儿童呼吸道疾病向家长提供健康宣教、预防咨询、用药提示和疫苗接种的指导等服务,努力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都在90%以上。

第二,持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儿童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家长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增强主动防范意识。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形式发布各类科普作品7000多篇,阅读量达到1671万,围绕儿童家长普遍关注的个人防护、居家护理、科学用药等热点问题,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主动发声解疑释惑。

第三,加强重点机构的业务指导。对托幼机构、中小学等儿童人数众多的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特别强调妇幼保健机构要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负责人和保健员加强培训,指导托幼机构做好儿童的营养膳食、合理运动、全日健康观察工作,提供专业性的防病指导,防范聚集性的疾病发生。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科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进一步加强儿科建设。

一是从强化政策引领方面。在科室建设方面,要将儿科建设和诊疗服务纳入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通过“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推动全国二级和三级妇幼保健院儿科设置的比例更高、面更广,全面提升儿科诊疗服务能力;鼓励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开设儿科病房,目前开设儿科病房的比例是92.8%,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提高,做到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在服务特色方面,大力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开展中医药服务,治未病、诊已病。目前,全国二级、三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科室的比例分别是56.8%和89.8%,在此基础上,到2025年,二级和三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要提高到70%和90%,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到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中医药服务量要明显提高。

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实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人才培训,不断充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服务力量。

三是构建儿童友好环境。要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以环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设施符合儿童生理需求、建筑符合儿童安全要求、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为重点,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提升软硬件能力,逐步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有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