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来,全国各省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出台相关规定。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医疗质量“强基提质培优”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通过“强基”“提质”“培优”三大行动,全面提升浙江省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医疗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医疗安全。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注意到,《行动方案》当中多项工作都和县域医疗机构息息相关,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更健全
完善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规范运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并结合实际设置病历、护理、院感、医疗技术、药事等医疗管理议事组织。医疗机构要明确医务、质管、门诊、护理、院感等部门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建立明确的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健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医疗机构各业务科室成立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将病历质控员、院感质控员、医疗安全质控员作为临床科室必设质控管理员,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巡查、分析、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协助科室负责人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医疗人员准入授权更严谨
医疗机构要将医疗权限管理相关要求嵌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通过智慧化管控手段防止发生医务人员越权限、跨专业、超范围的不良执业行为,并对权限信息做好动态管理。到2025年底,三级医院实现医疗权限信息化管理。
急危重症救治更有效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创伤、胸痛、卒中救治能力。各级质控中心持续开展专项技术指导工作,不断推动“五大中心”能级提升。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更完善
各市(县)卫生健康委(局)应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排名通报机制,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控指标,定期分析评价区域内医疗质量水平。各市卫生健康委要发布年度区域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手术质量管理更系统
加强术前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建立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手术分级目录并落实手术医生授权动态管理,对三、四级手术应逐项授权。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应达100%。
加强术中管理。医疗机构加强对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由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信息进行确认。严密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血量等各项指标。
加强术后管理。主刀医师加强患者术后病情评估,术后24小时内至少查房一次,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强化术后康复指导与随访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
临床诊疗更合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遴选、处方开具、处方审核、处方调剂、给药等关键环节管理,建立处方点评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制度与持续改进机制。
鼓励县域医共体建立审方中心,定期对分院处方进行集中审核,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外配处方管理,规范外配处方知情告知。
临床路径管理更规范
建设“专科主路径+通用支路径”的复合路径模式,细化诊疗分支路径,按规范设立药品、检查等的必选项和备选项。
通过动态监控和分析路径变异状况,持续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将临床路径管理工具运用于诊疗全流程的管理,开展合理用药、合理检查、高值医用耗材、平均住院日、病组等专项管理工作。到2025年底,二级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超过同期出院病例数的70%,三级医院超过同期出院病例数的50%。
基层医疗服务更安全
构建新的共享体系。做强做优县域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诊疗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村级医疗机构分批铺设数字心电图机,实现心电诊断全覆盖,将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延伸至基层第一线,提高急性心血管事件检出率。
中医药服务更优质
开展中医针刺、推拿、微创、拔罐、灌肠、灸类技术,应严格执行各类中医技术的《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落实预防与控制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切实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储存养护,规范处方开具,加强调配管理,落实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确保中药饮片使用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服务模式更丰富
推广加速康复外科。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遴选诊疗水平较高、条件比较成熟的临床科室与病种优先实施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由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营养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护理等多学科协作医疗服务模式,构建“诊、治、管、康”全流程的加速康复外科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提升疼痛综合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统筹各相关科室,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
质量管理文化更普及
开展全员教育,提升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医院全员质量管理培训制度,强化质量管理文化,对员工进行政策法规、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和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
强化运用管理工具,提升质量改进水平。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应熟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