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注射剂的计价、采购和支付都按支后,要根据疾病诊疗疗程合理确定包装,防止无效的浪费,那些纯粹是为了价格差异而存在无效包装可以放弃了。而在产品推广上,足量足疗程的推广也应该成为推广的重点等等,这些都是注射剂按支计价、采购和支付方式即将给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行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分析其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除此以外,文件还有哪些重点值得关注?趣学术依据自己对文件的理解,一一梳理如下: 1,时间上,通知要求,注射剂按最小制剂单位挂网截止时间为8月30日,完成按最小制剂单位挂网后,不再按照实际包装重复挂网。即以后——厂家产品挂网价就以最小制剂为单位挂网,换包装了无需再重复挂网。9月中旬将校验修订的挂网药品信息、采购交易信息全量归集国家库。 2,不是按照四舍五入,是按照单价决定“舍”还是“入”。单价低于2元的,可以直接进位,高于2元的,直接抹零。同时,不再按照实际包装重复挂网。 3,注射剂按最小制剂单位挂网,如果过评后药企提高价格,那么这个价格不得高于同通用名过评药品中位价或者是原研药品、参比制剂的60%。即过评注射液挂网价格有天花板了。 4,更进一步,为了防范药品以过评名义涨价,国家医保局还要求药品按价差进行标色。过评后,可以在满足上述价格天花板的情况提价挂网,但涨价幅度过高,如果和过评前最低值价格差距在1.8倍以内,不标色,但在1.8-3倍,标黄色,超过3倍标红色。不过,如果最小制剂单位价格不高于2元,或不高于本平台同通用名其他厂牌价格的,可不做分类标识;药企主动下调价格后,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标色或者不标色。 5,这些情况将被重点监控。为了防止在切换过程中出现问题,文件还明确,在注射剂挂网方式切换后的一段时期,要重点关注黄标药品、红标药品,以及切换前以短缺药品保供、撤换包装规格、仿制药过评等名义大幅提高挂网价格的品种,采购金额放量快、排名上升速度快、与网络售药平台价差过大的,必要时纳入药品价格风险处置范围,督促企业规范价格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供应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