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针对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新版指南提出了哪些防控措施?新版指南的发布充分显示了国家对近视防治的高度重视!
新版指南的发布说明了哪些问题?
一是近视形势严峻: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比如,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更是逐年攀升。这样的形势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二是近视危害大:近视不仅仅是视力下降这么简单,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疗,它可能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进一步引发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三是近视防控难度大:近视的病因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找到一条普适的防控策略。因此,国家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学用眼知识、改善学习环境等,来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减轻其危害。
四是国家战略需要:预防“小眼镜”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国家需要高度重视近视防治工作,确保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新版指南提出了哪些防控措施?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提出了多种近视防控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减轻其危害。以下是对这些防控措施的清晰归纳:
一、近视矫正和控制方式
佩戴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适合各种程度的近视患者。
角膜接触镜:适用于需要更高清晰度或特殊视觉需求的患者。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帮助控制近视进展。
手术矫正:对于符合条件的成年患者,手术矫正是一种有效的近视治疗方式。
二、户外活动
指南强调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个场景下积极参与。
三、根据公共卫生层面近视防控策略的分期进行针对性防控
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学用眼知识,预防近视的发生。
近视发展期: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近视进展,如佩戴合适的眼镜、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高度近视期:密切关注患者眼底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期:针对眼底病变及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减少致残致盲风险。
四、重视远视储备的保护
远视储备是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预防近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学龄前儿童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屈光筛查,保持远视储备在正常范围内。
五、其他措施
改善学习环境:确保教室采光和照明符合要求,避免学生长时间在光线不足或过强的环境下学习。
控制用眼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近视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减轻其危害,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