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县医院治疗的

外国患者


2025年3月,浙江省嵊州市产科迎来了一位来自泰国的孕妈妈Lily(化名)。Lily只能用英语和泰语进行交流,即便和丈夫交流也得依靠翻译工具。正当家属焦急寻找翻译时,曾学习过泰语的产科助产士郁磊瑛挺身而出,其实在得知有泰国籍产妇入住后,她就立刻向自己的泰语老师请教,随即承担起“翻译官”角色,不仅用泰语详细解释产程、安抚情绪,还协助医生完成问诊,确保医疗信息“零误差”。无论是做检查还是接产前准备,郁磊瑛都在Lily身边用熟悉的语言为她翻译解释。

同样是在浙江省,2024年年底,在德清工作的澳大利亚籍人士大卫(David)突遇健康危机,面对复杂的病情和语言文化差异,他一度陷入焦虑。邵逸夫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德清中心和德清县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不仅提供了专业服务,更让他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温暖。圣诞节期间,大卫回澳大利亚后发现就医排队时间过长,想到德清的高效医疗和贴心服务,他毅然决定打“飞的”返回德清接受手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德清医疗团队的信任与认可。


2024年11月25日,一名老挝籍中年女性突发持续剧烈腹痛,在老挝治疗无果后,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云南省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考虑到患者只能用傣语言沟通,当班医护人员迅速找来了护士长(傣族),尝试用部分相通的傣语翻译,并第一时间检查了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既往身体情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转达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在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该患者于就诊当天病情明显好转,在治疗两天后康复归家,在离开时,她紧紧拉着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手表示感谢。

同月,陕西省镇安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内,收治了一名因间断咳嗽咳痰2月余的菲律宾患者。考虑到语言环境相对陌生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重,医护人员上网查询菲律宾的饮食习惯,了解文化差异,组织学习菲律宾日常用语,力求最大程度保持与患者沟通,并通过英语介绍及肢体语言和表情等,让患者对医院人性化的就诊流程、无障碍的交流沟通非常满意。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热心帮助和细心照顾下,患者恢复良好,很快康复出院。

同月,外籍友人Mary因水痘来到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科室负责人安排了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医护人员作为患者的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每天早上查房时,主任吴建国和护士长刘圣芳都会持续关注Mary的治疗护理情况,由于无人陪护,责任护士每天都会观察Mary全身皮疹出疹情况,为其涂搽软膏,Mary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02

各方观点



大医院医生可能会质疑县级医院的医疗质量是否足以应对外国患者的复杂需求?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之下,县级医院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在参评的2062家医院中,有1163家符合推荐标准(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

而且,一些县级医院正在靠实力让大众重新认识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比如说上文提到的德清县人民医院。

随着多种国际会议、赛事在德清召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德清,德清县人民医院在这些会议、赛事中都承担起了医疗保障的重要责任,掌握常用的英语词汇是必不可少的。早在2018年,德清县人民医院就开始推行双语早交班,还邀请了美国梅奥诊所信息部经理张荣昌带来了全英文讲座,大大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连县级医院都在收治外国患者了,作为省市级大医院的医生会不会有一种竞争心态?分流一部分高支付能力的外国患者,带来的压力是最直接的。如果县级医院通过收治外国患者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大医院的医生可能会感到竞争压力,担心自己的技术优势被削弱。

县里的老百姓对县级医院收治外国患者是不是会有不满情绪?尤其是在本地医疗资源本已紧张的情况下。

如果本地居民看病已经需要排队或面临资源不足,收治外国患者无疑会挤占了本已有限的资源。老百姓可能认为医院应该优先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而不是追求国际化或经济利益。

对此,如果县域医院能够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本地居民的就医需求不受影响,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减轻。反之,如果资源分配不公,不满情绪可能会加剧。

而且,政府和医院需要公开相关政策,解释收治外国患者的目的和预期收益,确保老百姓了解这一举措的长期好处。如果收治外国患者能够带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最终使本地居民受益,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可能会转化为支持。

县域医院收治外国患者就给我们以启示,不妨打开思路,县域医院的业务不止限于县域,不用焦虑上级医院的虹吸,也不用担心同行的内卷,只要能满足患者需求,不只能让本地患者回流,还可以吸引外省甚至外国的患者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