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医学奖

11月15日,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彭淑牖教授获得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郭应禄院士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63年于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

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吴阶平杨森医药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会长、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卫生部国家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评审委员会第一届专家组成员。

主编著作32部,论文500余篇,成果20余项。1982年主持研制国内ESWL样机,84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1987年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国内ESWL领域的开拓者,并不断研究扩大ESWL的医用范围。80年代率先开展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1991年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近年完成的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系列研究,获得专利一项,并在国内推广。80年代主编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1995年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观点,澄清了国际上模糊概念。培养的研究生中已获博士学位的45名、博士后4名。

1991年创建腔内泌尿外科和ESWL学组,1995年创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同年组建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并成立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基金会。1997年启动“泌尿外科人才工程”。为全国培养“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素质好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骨干,参加专题培训者多达8000人,参加普及教育者逾3万余人,已列入北京大学“211工程的标志性成果。2002年启动“泌尿外科将才工程”,每年向境外派送100名以上主任级骨干做短期学习,举办博导培训班,培训均实施免费教育,成为全国医学继续教育领域的一个亮点。2004年中心被中华医学会指定为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经北京大学批准成立了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此项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泌尿外科水平、加强了凝聚力,为实现2020年使中国泌尿外科达到国际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5年创建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并任会长,提出要将协会办成真正维护医生权益、帮助医生成长的“医师之家”。同年,由他创办和主持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开业。该中心集中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男科专家与教授,配备了最新的医疗和科研设备,并与国际有关方面广泛交流,力求成为行业医、教、研、防专业机构的典范。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立了国家泌尿和男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心和卫生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医疗中心,初步建立了国内外本专业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研究平台。

郭应禄院士以他不断开拓和创新的精神为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彭淑牖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著名外科学专家,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

历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和外科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道癌学组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等。主要擅长普通外科疾病(肝胆胰、胃肠、血管)临床诊治及研究。

科研成果在肝、胆、胰、脾、胃、肠等整个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高难度肝癌、高位胆管癌、胆囊癌及肝移植的手术。特别是中晚期胆囊癌的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都得到明显提高;肝门胆管癌切除率82.5%,高于32.5%~60%的水平。获省级以上鉴定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16项国家专利。参与撰写的主要学术专著有17本,主编卫生部和实用医学杂志社出版的医学影像教材6部。发表论文178篇 。

彭淑牖教授从医从教六十多年,在肝胆胰外科领域硕果累累,目前仍在临床一线工作。特别是两项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医学发明,对外科手术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刮吸手术解剖法,他集多年临床经验为大成,化繁为简,把“七刀八剪”集于一把刀上。这把被誉为“神刀”的手术器械,现在全球有近千家医院在使用,被国外学者称为外科手术上的一场革命——突破了现有外科手术的局限,使过去许多被列为禁区的疑难手术变成了常规性手术。二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把胰肠吻合中的“缝”改为“捆”,一字之变,解决了困扰世界医坛70年的难题——大大降低了胰腺手术后的胰肠吻合口漏发生率,被国外学者称为彭氏捆绑术。  

获奖情况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200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关于吴阶平医学奖

吴阶平医学奖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下,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吴阶平医学奖每年评选1次,获奖人数不超过2名,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50万元人民币奖金。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在本次会议上,对11月1日在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评审会选出的6名获奖者进行了确认,分别为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辉山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孙思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胜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


王辉山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北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及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二级,技术4级。

199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赴澳大利亚MONASH医疗中心从事成人心脏病外科治疗临床工作,获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会证书。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年。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汪曾炜教授。在围绕单心室类复杂先心病、心房颤动外科治疗以及人工心肺支持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是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4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9部;承担军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70余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王辉山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谦逊正直,治学严谨。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全军胸心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培养博士、硕士70余人,带出一支勇于创新的科研团队,培养了全国全军大批专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思予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学科带头人,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际著名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创办人及总编辑。

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国际超声内镜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日本消化内镜学会会士、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cine副主编。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沈阳市委副主委。

孙晓东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眼科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眼科医师协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专家会员、美国眼科学会和美国视网膜学会国际会员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6本专业学术期刊编委等。

主要从事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诊治与显微外科手术,在研究上围绕眼底病关键致盲机制展开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国家级课题,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第1完成人)等共10项科技学术奖励。由于在医教研杰出成就,2010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联合颁发的“中华眼科学会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创新奖、国家八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和人才称号。


杨胜勇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5年10月,杨胜勇教授从加拿大深造回国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863计划、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 MicrobiolNat Chem BiolNat CommunChem ReyAngew Chem int EdJ Med chemCell Death Differclin cancer ResLeukemia等本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相关研究工作被包括ScienceNat Rev Drug DiscovNat Methods等在内的多个著名期刊引用或作重点评述。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44项,包括13项国际专利。研发的3个一类新药获临床试验批件,其中1个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获8项软件著作权。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

学术任职: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期刊常务副主编、Pharmacol&PharmISRN Comput Biol等期刊主编,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智能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协会靶向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周俭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2024年9月始任中山医院院长,并兼任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肝癌转移复发的精准医疗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主席(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等。

从事肝癌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三十余载,已积累万余例肝切除和3千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成功主刀国际首例“活体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移植、国际首例废弃肝儿童肝移植、国际首例“废弃肝”肝移植+ALPPS术,创新扩大了供肝来源,在危重病诊疗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主刀亚洲首例ALPPS术,ALPPS手术数量和中晚期肝癌患者ALPPS术后生存率国际领先,挽救了众多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创建肝癌早期诊断模型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构建循环miRNA肝癌早期诊断模型,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并在全国近200家医院应用200余万人次,助力中国肝癌早诊早治;多维度揭示肝癌转移复发新机制,修正了国际上“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均为祖先复发”的传统观点,为肝癌术后复发的精准防治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在国际上发现并定义500 µm的肿瘤侵犯前沿区,为揭示恶性实体瘤侵袭转移机制和探寻新靶标开辟了新方向;首次提出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肝癌CNLC(China Liver Cancer)分期,领衔主笔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在全国大力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肝癌诊治的整体水平。

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包括第一完成人1次,第二完成人2次);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6项;在CellNatureAnnals of Surger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500余篇,H-index为79;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转化18项。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上海市科技精英”“首届上海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曹彬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担任中日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抗病毒小组委员、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科学委员会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副主编、EBioMedicine 顾问编委。

担任清华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他引3.3万余次。

关于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主要奖励年龄在59周岁以下,在医学、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工作者。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每年评选1次,每次评选出4~6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20万元人民币奖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