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医疗新浪潮中,

武汉再度创新。
3月17日,
长江日报传媒集团
联合武汉市卫健委打造的
华中首个城市级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咋诊”正式上线。

平台采用腾讯混元+DeepSeek双模型架构,整合武汉全域医疗资源,构建了“智能咨询—精准导医—预约挂号”服务链条,实现了“一部手机管健康”的智慧医疗服务新体验。



智能问病、精准导诊、一键挂号

AI+医疗破题就医痛点


平台聚焦武汉建设国际医疗创新高地定位,推动城市医疗服务升级,开创“媒体+服务”融合转型新范式,一期实现全市40余家医院预诊分诊智能化联通,有效提升就医效率。

平台历经近一年时间研发,融合大模型+知识图谱技术,注入本地医疗数据进行专项训练,建立了覆盖全科的本地预问诊模型,覆盖100余个标准科室、3690个常见疾病词条,支持“模拟医生问诊”与“深度思考”双模式自由切换。

作为市民掌上的“健康助手”,“咋诊”内嵌智能问病、智能导诊、智能问药、检查解读、名医绿通和健康科普等10余项功能,特色鲜明。其中,平台构建的全科智能导诊系统,直连武汉市64个院区、1124个临床专科及7198位医生资源。用户输入主诉症状后,AI自动匹配对应科室,提供多维度导诊方案和关联擅长医生,并跳转至医疗机构官方挂号平台,就诊更便捷。


"媒体+服务"深度融合

集纳优质健康资源普惠市民


平台深度融合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普惠市民:


  • 与武汉市医保局合作推出的“医保智能服务助手”,为居民提供医保政策咨询、办事指引等服务;


  • 特别设置的“名医绿通”功能,为危急患者提供专家门诊加班号源,首批有包括第三届武汉中医大师等在内的20余位知名专家入驻;


  • “医患互动”集成了本地最大医患互动平台,支持病友交流、专家在线答疑,定期开展“专家微门诊”公益活动;


  • “健康科普”系列栏目,整合市卫健委和长江日报的《健康大家谈》《身体知道答案》《医聊百科》《心理聊愈》《好问100秒》等优质原创内容,以权威科普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前期,“咋诊”平台已在硚口区、江汉区的11个社区试运营,覆盖2100多人。居民王晓辉试用后说:“‘咋诊’把武汉名科名医都装进了手机,AI导诊又快又准。”患有糖尿病的张阿姨说:“智能问病啥都能问,药物禁忌等提醒到位,检查报告还能一键解读,对我们慢病患者很友好。”


智慧医疗建设武汉模式

二期工程将覆盖就医全程闭环服务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借助新技术破解群众就医堵点、提升医疗服务质效,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市卫健委今年工作的着力点。

“咋诊”平台为市民建设了一个可用、可感、可及的城市AI医疗服务入口,有效破解了行业性平台本地化适配难和单体医院数据孤岛化双重困局,构建起政府指导、媒体运营、机构协同、科技支撑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智慧医疗建设的武汉模式

据了解,目前上线的平台一期功能主要聚焦诊前服务,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将融合卫生健康行业智能政务服务、名医值班室等功能,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程闭环智慧服务。

从智能问诊到医患互助,从报告解读到医保咨询,‘咋诊’正在拓宽医疗服务的边界。”武汉市卫健委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

同时,他也着重强调了当前AI+医疗应用面临的行业共性挑战:大模型在医疗场景中存在的“幻觉”现象和知识溯源难题亟待突破,医疗行业具有高度专业性和严谨性,要实现技术应用与医学伦理的深度契合,仍需攻克诸多技术壁垒和制度障碍。

该负责人特别提醒公众,AI诊疗系统现阶段应明确定位为辅助工具,其输出的健康建议仅可作为参考信息,不具备临床诊断效力。目前平台也在服务界面设置了"AI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的显著提示标识。

点击海报一键直达↓

或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37度里 咋诊”

记得点击右上角

“添加到我的小程序”或“添加到桌面”

一键收藏不迷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