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目光投向北纬30度,成都市区以北不过30公里,龙门山脉拔地而起。杜鹃艳丽、云海氤氲,海拔4814米的太子城是成都市彭州市的最高点,自高山南望,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托起了“蜀中膏腴”彭州市的繁华。
群山巍峨,河谷秀美,4300多米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彭州市丰富的地形地貌,也使得这里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天然中药材宝库。以川芎、黄连、“三木”(黄柏、杜仲、厚朴)为代表,彭州市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分布着1183种动植物及矿物类药材。
作为彭州市中医药龙头单位,彭州市中医医院没有辜负当地优越的中医药资源。这所71岁的中医院早已于2019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如今该院是成都市中医区域指导中心北部分中心,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协作单位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6个。
彭州市中医医院
中西结合显优势
众所周知,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彭州市中医医院也将建设中医重点专科作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谈起医院的学科发展策略,彭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杨永宏表示,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三个作用: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在这一策略的推动下,该院肿瘤科、康复科创建为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脾胃病科)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
杨永宏便是该院消化内科主任。谈起自己的科室,他的语气难掩自豪:“目前我们科室的影响力已经不仅限于彭州市,对成都北部、德阳南部地区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我自己就接诊过从都江堰、什邡等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有其特色疗法,例如中药灌肠(中药直肠滴入)、中药敷药、熨烫治疗、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等。“而我们科室不仅广泛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也成为我科优势,中医外治特色优势已得到医院及同行的肯定和推广。”
面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出血、肝炎等消化系统的重症大病时,绝大多情况都需要借助现代医学的设备进行微创检查及微创治疗。因此,对杨永宏来说,胃肠镜、ERBE电外科工作站、中频治疗仪、电针仪等医疗设备都是他颇为熟悉的“战友”。
“像是无痛胃镜、肠镜检查、肠息肉切除、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狭窄扩张术等消化科的微创检查治疗,我们科室已经广泛开展了。微创的检查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小,老百姓的接受度也更高。”杨永宏说道,“下一步,我院还将继续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我院对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
诊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医院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说起医院在人才培养、中医药师承方面取得的成效,杨永宏如数家珍地说道:“我院现有1人成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为成都市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岐黄班)学员,5人成为成都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去年刁本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在我院正式授牌,3名医生成为继承弟子,正式拜师。”
从他自身的成长历程当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该院对骨干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2004年,杨永宏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来到彭州市中医医院工作。在从2008年至2010年,他先后外出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
高水平的进修学习经历结合长期的临床一线实践,使杨永宏成长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名中医。
2021年7月,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中医管理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成都市第四批名中医”结果,全市36位医生获选,杨永宏便名列其中。
卒中中心不止于“救命”
今年5月14日,76岁高龄的男性患者黄先生在公交车上突发呼之不应、左侧肢体乏力、双眼向右侧凝视。公交车司机立刻拨打120急救。
彭州市中医医院救护车很快赶到现场,医务人员在救护车上为黄先生完成测血压、血糖、心电图、采集血标本等体检程序,并建立静脉通道。
救护车到院后,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立即启动,黄先生第一时间接受头部CT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经神经内科医生评估,患者NIHSS评分10分,有溶栓指征,予以阿替普酶溶栓。
从患者在公交车上发病到入院开始溶栓,用时仅58分钟。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高度重视卒中中心建设,全院重视,全院参与,多学科协作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增设高水平医疗设备,全方位提升关键救治技术水平。近年来,我院DNT不断缩短,最近一年DNT中位数小于40分钟,最快的一次是15分钟。”杨永宏讲道。
医院内科三病区(神经内科)是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中风病科),科室具备一间中医体质测评辨识室,两间中医特设治疗室,其医疗团队带头人是成都市名中医、四川省脑病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依托于实力较强的神经内科基础,成立于2019年的彭州市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发展势头强劲,于2021年获得获得全国卒中联盟授牌“卒中中心”,2023年成为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医院。
和综合型医院相比,中医院的卒中中心又存在哪些不同呢?
杨永宏向记者娓娓道来:“我院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方法对卒中患者进行诊治。西医方面有完整、成熟的脑卒中诊疗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指南和标准去执行。我们坚持‘一分钟也要争取’的理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大创新力度,细抠医疗环节。现在根据卒中救治的需要,已经把溶栓等治疗前移至急诊科了。”
而在中医方面,医院使用针灸推拿疗法、中药治疗、康复治疗以及中医特色护理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从急诊溶栓、住院规范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全流程的优质服务。
杨永宏说道:“脑卒中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但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患者致残的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他讲起这样一个故事:2022年7月底,吉林人李先生因脑梗死在某医院住院10天,被主管医生判断此后余生恐怕都需要躺在床上度过,很难下地走路。8月初,不甘心的李先生听病友推荐,转诊到彭州市中医医院。在一个月的住院过程中,医院推拿科为他安排实施针灸、中药以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
经治疗,李先生肌力恢复很快,住院20天左右时,他的下肢肌力已基本恢复正常。住院1个月后,李先生可以下地走路了。
“卒中中心不能止步于救命。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好的预后,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杨永宏说道。
中医药下基层
2016年,彭州市中医医院挂牌成都市中医区域指导中心北部分中心。
成立中医区域指导中心是成都市推进中医药服务的一大创新做法,包括彭州市中医医院在内,成都市内共有6家中医院挂牌中医区域指导中心。每个中心负责1个片区,每个片区由邻近的2-4个区(市)县内的三级中医医院、二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
这一做法有效引导了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和横向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成都市双流区调研基层中医药工作时,高度肯定了成都市建设中医医联体和中医区域指导中心的做法。
北部片区组建了彭州市、金堂县的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之间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中医医疗服务指导体系。片区内医疗机构在管理方面携手并进,在医疗资源方面互助共享,在人才方面互相培养、交流、促进,在信息方面互联互通。
“我院结合成都市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在通济镇、白鹿镇、龙门山镇建设了名中医馆,定期派出业务骨干到当地坐诊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推动‘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杨永宏说道。
在片区内的众多乡镇卫生院当中,杨永宏最为熟悉的无疑是通济镇卫生院——杨永宏名中医工作室便设立在该院,他会定期前往该院坐诊、带教。
“我院和通济镇卫生院签订了《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帮扶协议》,我们在通济镇卫生院开展常态化的会诊、查房。”杨永宏说道,“对他们的技术指导则主要集中在妇科中医外治以及康复治疗方面。”
此外,彭州市中医医院还制定了县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有9名职工外出进修、培训,完成规培2人,在全院开展中医外治疗法。医院还前往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帮扶。
今年5月,彭州市“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培训班在彭州市中医医院开班。
主持完开班仪式后,杨永宏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想:“近几年,中医好像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和身边非医疗专业的人士交流时,感受到对方非常重视、信任中医;在培训班上,看到非中医出身的医师积极、认真地学习中医知识……
讲到这些所睹所历时,杨永宏欣慰地笑了。他说:“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使命与责任。几千年的中医传承为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贡献了力量,今天,中医药又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芒,我对此由衷地感到高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