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部分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方面的持续提升,未来或将有更多县级医院具备承接高校附属职责的条件。 7月4日,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签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太和县人民医院按照“六不变”原则,冠名“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并按照直属医院模式接受皖南医学院管理。 这是皖南医学院设立的第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高校直属附属县级医院之一。 图源:健康太和 官网资料显示,太和县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现有三个院区和12个紧密型医共体分院,全院编制床位1980张,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2018年,医院晋升为安徽省首家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度“国考”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前20%,跻身A档。 皖南医学院位于芜湖市,创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老牌医学人才培养重地。学校是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截至目前,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6所。
在高校附属医院体系中,县级医院作为“直属附属”的案例较为少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类似案例除太和县人民医院外,还有云阳县中医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余姚市人民医院与鄞州人民医院(宁波大学附属)、建德市人民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等。
这些医院普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常年位列各省市的县级医院前列,大多已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太和县人民医院便是安徽省首批县级三甲医院之一(2018年)。
有专家指出,县医院成为高校直属医院难度很大。一方面,优质县级医疗资源属于地方政府重点资产,通常不愿轻易转出;另一方面,高校对于附属医院的学术建设、人才梯队和教学功能有较高要求,而多数县医院在“医教研”一体化建设方面尚存短板。
此外,直属模式意味着实质性权力重构,包括办医主体变更、财政拨款权、干部任免权的调整,必须在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充分共识和协调机制,才能实现落地。
纵观太和县人民医院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院与皖南医学院的合作是通过“临床带教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三级跨越的模式实现的,与皖南医学院的合作对于太和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助力,这也为广大县级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院校联合”或成为县级医院突破“夹心层”困局的关键跳板,高校的教学、人才资源反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县级医院高端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高校附属带来的品牌溢价也有利于提升患者信任度,缓解“大病跨省就医”的虹吸效应。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