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这片守护生命的净土上,廉洁是基石,亦是生命线。随着卫健委“全链条”重点巡查医疗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临床、药剂、设备、财务、人事等重点职能科室作为医疗体系的关键环节,肩负着重大责任。“微腐败”虽看似微小,却如蚁穴之于大堤,可能侵蚀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与根基。为守护医疗事业的神圣使命,各科室亟需拿起自查自纠的武器,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严堵“微腐败”漏洞,让医疗服务真正回归纯粹与本真,为民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医疗重点职能科室“微腐败”自查指南

 

临床科室

 

检查重点

 

1. 医疗行为合理性:过度医疗是重点关注对象,包括不合理的检查、治疗项目,以及无充分依据的诊断。


2. 患者反馈情况:着重调查是否存在收受红包、礼品、回扣或通过其他方式谋取私利的行为,如指定院外购药、介绍患者到特定机构检查等。


3. 医药代表接触记录:查看是否存在未如实记录或频繁且异常的接触情况,可能暗示存在利益输送风险。


4. 耗材使用情况:检查高值耗材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合理、合规原则,有无滥用或浪费现象。

 

自查建议

 

1. 定期病历审查:组建内部审查小组,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病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和规范,对诊断、检查、治疗等环节进行详细评估,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并形成审查报告。


2. 患者回访制度:设立专门的回访岗位或小组,通过电话、短信、问卷等方式定期回访患者,了解其就医体验和对医护人员的评价,尤其关注是否存在不正当行为的暗示或明示,回访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科室管理层,每周回访数量不少于[X]例患者。


3. 强化医药代表管理:建立严格的医药代表接待制度,要求在指定区域、时间进行接触,并详细记录每次接触的信息,包括代表所属公司、洽谈内容、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等,科室负责人每月进行检查和核实,同时加强对科室人员的培训,明确与医药代表接触的红线和底线。


4. 耗材使用监控:建立高值耗材使用台账,记录患者信息、耗材名称、规格、使用数量、使用原因等详细信息,定期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同类型病例的耗材使用平均水平,对超出合理范围的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和原因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耗材使用情况的总结和评估。

 

药剂科室

 

检查重点

 

1. 药品采购环节:审查供应商的选择过程是否公正、透明,有无违规操作,如围标、串标、收受供应商贿赂等行为,同时关注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价采购低质药品的情况。


2. 库存管理情况:重点核实药品库存数量与账目记录的一致性,防止药品丢失、被盗用或过期浪费,以及是否存在私自挪用药品的现象。


3. 处方用药合理性:检查医生开具的处方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剂量、超适应症用药,滥用抗生素、辅助用药等,以及是否存在为获取回扣而指定患者使用特定药品的行为。

 

自查建议

 

1. 采购流程审计:定期对药品采购流程进行全面审计,邀请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参与,审查采购文件、招投标记录、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采购流程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向医院管理层汇报。


2. 库存盘点制度:建立严格的库存盘点制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采用实地盘点与系统数据核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账物相符,对盘点差异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明确差异原因和责任人员,同时加强库存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处理临近有效期的药品,减少浪费。


3. 处方点评工作:成立处方点评小组,由临床药师、资深医生等组成,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点评,依据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指南、医院处方集等标准,对处方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行评估,每月至少点评[X]张处方,并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和整改跟踪,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生绩效考核体系,与绩效奖金、职称晋升等挂钩。

 

设备科室

 

检查重点

 

1. 设备采购流程合规性:查看采购论证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包括设备选型的依据、市场调研情况、技术参数对比等,核实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利益输送等问题,如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存在亲属关系、收受回扣等。


2. 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检查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况、故障维修记录等,评估设备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维修保养是否及时、合理,以及维修费用是否过高或存在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同时关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 设备效益评估准确性:核实设备购置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包括设备的投入产出比、对临床工作的支持程度、患者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分析设备闲置或过度配置的原因。

 

自查建议

 

1. 采购环节追溯审查:对大型设备采购项目进行追溯审查,查阅采购过程中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包括设备需求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合同谈判记录等,重点核实关键环节的决策依据和程序合规性,邀请医院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审查,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每完成一次大型设备采购项目后,及时进行审查总结。


2. 使用维护监督检查:建立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使用记录,每周至少检查[X]台重点设备,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并安排维修,同时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审查维修公司的资质、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配件的质量和价格等,确保维修服务质量可靠、费用合理,每季度对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分析,向医院管理层汇报。


3. 效益评估体系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效益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对设备进行效益评估,如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评估数据应涵盖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业务收入、患者流量、临床效果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的配置、使用和管理提出优化建议,对效益低下的设备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制定,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

 

财务科室

 

检查重点

 

1. 财务收支真实性与合规性:审查各类经费的收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情况,特别是对医疗收入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流程以及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核实。


2. 报销流程规范性:检查财务报销手续是否齐全、凭证是否真实有效、审批流程是否符合规定,防止出现虚假报销、超标准报销、重复报销等问题,关注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他人谋取报销便利的行为。


3. 收费管理合理性:监督医院收费行为是否严格执行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有无自立项目收费、分解项目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等乱收费现象,以及是否存在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

 

自查建议

 

1. 财务收支定期审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和范围,采用抽样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财务账目、凭证、报表等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向医院管理层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 报销制度强化培训与监督:组织全院职工开展财务报销制度培训,明确报销流程、标准和要求,提高职工的合规意识,同时加强对报销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设立报销审核岗位,对每一笔报销业务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退回整改,并对违规报销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建立报销违规行为举报机制,鼓励职工对发现的违规报销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3. 收费管理动态监测与检查:建立收费管理的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医院收费情况,对收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收费行为,定期开展收费项目自查自纠工作,对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对医院所有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核对,确保收费项目合规、收费标准准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收费项目专项检查,向社会公开收费检查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人事科室

 

检查重点

 

1. 招聘工作公正性:审查招聘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广泛、招聘条件设置是否合理、招聘程序是否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包括招聘公告、报名审核、考试面试、体检录用等环节,核实是否存在为特定人员量身定制招聘条件、暗箱操作、泄露考试题目等问题。


2. 职称评定客观性:检查职称评定标准是否明确、统一且符合相关规定,评定过程是否公正透明,评定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因人情关系、收受好处而放宽评定标准、虚假评定等情况,关注职称评定结果的公示和反馈机制是否健全。


3. 岗位调动合理性:核实岗位调动是否基于医院工作需要和员工实际表现进行合理调配,调动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利用岗位调整权进行利益交换、打击报复等行为,审查岗位调动后的工作衔接和绩效变化情况。

 

自查建议

 

1. 招聘工作全程监督与回溯审查:对招聘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邀请医院纪检部门、职工代表等参与招聘过程,确保招聘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建立招聘工作回溯审查机制,在每次招聘工作结束后,对招聘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招聘计划制定、招聘信息发布、报名人员资格审查、考试面试组织、录用决策等,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和不公正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招聘工作制度和流程。


2. 职称评定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制定明确、详细、可量化的职称评定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职称评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申报材料的网上提交、审核和公示,提高职称评定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加强对职称评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审核,建立与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等的信息共享机制,核实学历学位、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等信息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相关责任,定期对职称评定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评定标准和流程进行优化调整。


3. 岗位调动规范化与绩效评估:完善岗位调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调动的原则、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建立岗位调动的绩效评估机制,在岗位调动前,对拟调动人员的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岗位匹配度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岗位调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岗位调动后,对调动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岗位调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岗位调动工作纳入人事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岗位调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岗位调动工作的公正、公平、合理。


医疗反腐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各重点职能科室坚定信念、扎实自查、严格整改,从点滴做起,积跬步以至千里,必能汇聚成抵制“微腐败”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以清正廉洁之姿,为医疗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使医疗事业在阳光照耀下蓬勃发展,为每一位患者带去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书写医疗行业的崭新篇章,捍卫白衣天使的圣洁之名,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