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如果被闲置,便会成为占用存储器的‘电子垃圾’。”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郑瑞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重症临床一线,同时负责医院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等工作。管好数据、用好数据,一直都是苏北人民医院的努力方向之一。


近年来,苏北人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通过精细化的数据治理与应用,打通医院内外业务协同的发展脉络,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的提升,成为江苏省首家通过电子病历六级评审医院和智慧服务四级评审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医院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更在管理和服务上实现了创新。

做好数据源头治理

2023年,苏北人民医院在岗职工3000余人,门(急)诊总诊疗人次达213.05万,互联网诊疗人次超15万,从挂号、诊断、手术耗材申请、药品配置发放,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勤资源统筹,每一个服务与管理环节都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传输、分析与应用。这些数据不仅是日常运营与管理信息的载体,更是推动医院决策科学化、精准化的重要依据。郑瑞强认为,所有数据都要有权威准确的来源,先把数据源头治理好才能为医院正常运转、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在国际上,数据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唯一性”,强调的是数据的关键记录标识是否唯一。郑瑞强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即“一条数据只能有一个源头”。这意味着,医院要明确数据统计标准,杜绝数据源头不一致导致的运行错误,避免出现患者信息与身份“张冠李戴”。

郑瑞强说,数据唯一性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与医院运营成效。比如,在重症临床数据填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之前被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随后再被诊断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原因在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个更为宽泛的疾病范畴,包含了ARDS。所以,在医护人员上报患者的相关数据时,如果医院的数据系统仍然将患者归类在急性呼吸衰竭的广泛范畴下,就可能出现无法填报该患者最新数据的情况,进而影响为患者及时提供更精准有效的诊治。“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两次数据统计的颗粒度不一、来源混杂未统一。”

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郑瑞强说,在数据治理的起步阶段,医院就要先在内部采取自定义的统一标准收集、标记、分析与应用数据,标准制定依据主要参考相关工作习惯与考核。随着行业与国家标准陆续出台,医院有了更全面、规范的标准供数据源头治理参考。医院推进数据标准化的效益也从收集与整理环节渗透至分析与决策环节。

目前,苏北人民医院已经搭建起BI决策分析系统,汇集医院各项业务场景产生的数据,指标库涵盖了质量安全、运营效率、合理用药、耗材管理、护理管理等7大模块62个指标。郑瑞强说:“这一决策分析系统不是简单的数据展示板,而是要服务于各级各类的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应用该系统辅助决策的目的是给临床减负,让医护人员不被电脑、数据困住,有更多时间为患者看病。








打破区域协同壁垒

2015年4月,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立,目前涵盖成员单位27个,医院牵头建立了15个联合病区、20个专科专病联盟和7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在数据治理体系的支撑下,医院不仅着眼于解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的堵点、难点,还将视野延展至促进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化协同发展。

针对此前区域内医疗服务存在的转诊流程复杂、“转诊”与“联动”脱节、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医院构建起区域医疗业务协同云平台。郑瑞强介绍,医院与接入平台的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及几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根据患者就近、资源就近的原则,实现患者在不同机构间完成连续就诊。

此外,苏北人民医院还强化了“1+N”云透析管理模式在医疗集团内部的应用,设置了基层分中心预警界面。整个界面主要分为两个大板块,一个板块是血液中心整体人、财、物运行情况,另一个板块是为医护人员列出待处理的预警事件,能够显示患者状况、触发报警的具体问题、时间、其他信息等。作为支持系统运行的分级预警及指导干预知识库,则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预警事件的识别逻辑、处理优先级、措施流程等。比如,当基层分中心预警界面提示有一名透析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时,医护人员可以快速掌握患者具体的个性化情况,同时,知识库会提示可为患者快速输注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还可以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通过这一界面,依托云技术,可以实现区域内患者透析治疗的整体能力提升、同质化管理、实时监测、预警及分析指导。

“对于医院与集团运营结算而言,患者的诊疗过程被划分为首诊、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但患者的健康问题是连续性发展的,集团成员必须形成合力,服务好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而信息化协同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助力。”郑瑞强说。








信息化建设持续升级迭代
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时常常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在郑瑞强看来,尽管信息化建设初期“很烧钱”,技术研发成本高昂,且需要持续迭代更新,但从长远来看,它带来的效益远超成本。

苏北人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寻找“四两拨千斤”的省钱之道。郑瑞强说,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护成本等方式,医院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等方面颇有“省钱心得”。

“最初,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关注设备基础信息录入和应用流程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和升级,逐渐实现了设备申购、审批、采购、使用、维护等全流程管理。”郑瑞强介绍,通过对设备使用数据的全程分析,医院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维修周期,自动提醒设备的维护和报废时间。这一升级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了库存积压和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因库存不足而导致的紧急采购成本。此外,高效的设备管理还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江苏省内正依托“影像云”积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医院通过调研扬州市域内检查检验设备的应用现状,发现阻碍互认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层设备利用率低、数据统计标准不一等。“苏北人民医院计划打造一个的医疗设备共享平台,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借助信息系统掌握区域内的设备使用情况,通过实时调配以满足患者需求,并通过质控管理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郑瑞强表示,这一平台不仅能减轻设备紧张的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压力与成本,还能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据郑瑞强介绍,苏北人民医院通过分析业务场景的信息化需求,采取自主研发、专利转化,或是与厂商从源头开展深入合作的形式,有效降低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本,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效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