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有一些动作,一是印发了《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另外在答网友问时提到“国家医保局正有序组织各学科专家,系统开展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编制形成立项指南。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节奏,前期已先后发布《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口腔种植》《辅助生殖》《中医针法》7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产科类立项指南作为第8批优先出台,回应学科呼吁,满足群众需求”。
面对这一“新”动向,医疗机构如何充分认识、积极应对。日前,国家医保局印发了《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据悉,这份《指南》将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基本相当的项目归为一类,各地原有的产科类价格项目按照适宜的颗粒度被统一规范整合成了30项,从而更好适应临床实际。一、整合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促进新技术快速进入临床。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价格部门牵头制定,各省之间价格项目不仅数量差异较大,价格项目的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以及耗材收费等也有较大差异。这次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也就是要把各地相对有特点的医疗服务项目“方言”变成全国统一的“普通话”。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称,以难产接生为例,各地根据不同情形和方式,设立了产钳助产、臀位助产、胎头旋转等多个价格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技术难度、资源消耗比较接近。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新的助产方式被逐步引入临床,这种将具体操作与价格项目紧密绑定的立项方式,无法很好适应部分新技术的收费需求。其实,顺产、剖腹产、阴道助产等涉及的手术耗材和收费项目均容易出现相互捆绑、拆分过细等诸多问题,这就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新《指南》中,产科类原则上按照孕产流程进行分段立项,即根据妊娠期、产前、生产、产后等各环节的具体检查治疗或操作分别设立项目,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例如,价格项目只分为产前阶段的“产前常规检查”“胎心监测”,临产阶段的“催引产”“产程管理”等。解决了新的助产方式术引入时,价格项目拆分过细、颗粒度过小、不易确实收费价格等问题,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快速进入临床。二、“分娩镇痛”等单独立项,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对怀孕和分娩过程的惧怕心理。新《指南》单独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明确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其中的“导乐分娩”,就是一种很“个性化”的特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由专业人员给予孕妇导乐相关知识讲解及陪伴,进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导,应用呼吸减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药物方法减轻分娩疼痛、协助产程进展等,帮助产妇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分娩,减轻分娩恐惧心理,促进改善生产体验。三、单独立项,统一计价单位,调动产科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虽然“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这些人性化分娩服务,之前就有不少医疗机构推出,但医院一直苦于缺少独立的价格项目标准,只能对照一些已有项目来收费,收费价格偏低。这也就出现了医护付出了精力、陪伴,但产科收入很少,自然照顾不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等问题。新《指南》单独立项,明确上述医疗服务的计价方式,除了给予产妇人性化体验外,也对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大大提高了产科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妇产医者们“累死累活妇产科”的抱怨。同时,统一计价单位,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从价格项目层面统一引导地方医保部门关注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就在上个月,4家医院注销了产科科目,包括平昌县中医医院注销了产科专业、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平昌县板庙镇中心卫生院、平昌江龙医院均注销了产科及新生儿科专业。即便今年3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但依旧有公立医院选择关停收入不佳的产科。而民营这边,“遇冷”主要体现在产科医院的关停。2016年,民营妇产专科医院的数量是690家,在2019年达到了756家,2021年又减少到739家。总数不增反减,一批民营妇产医院关门倒闭。产科曾经是民营医院的优势项目,而大趋势下,已不见往日的辉煌。从长期看,产科依然会有需求,但是产科市场萎缩已经是必然事件,不确定的是萎缩幅度。对于行业内从业者而言,必然要考虑未来如何生存的问题。今年2月,知名妇产科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在微博就产科发展问题公开呼吁,喊出了“救救产科!”的声音。他认为,除了分娩量下降,还有很多不利于产科发展的因素,“如果再不改变现状,再不调整收费标准,再不增加产科医生的收入,如果继续用CMI指数和四级手术比例考核产科,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就会出现塌方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新《指南》的发布也带来不少影响。一、《指南》鼓励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个引导是全国性的,想必很多公立医院也会积极开发相关服务项目,这注定会与民营医院形成竞争,民营医院还需做好应对准备。二、尽管国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但国家医疗价格改革推出的这些立项指南,就是民营医院定价的重要参考。最近,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已先后发布《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口腔种植》《辅助生殖》《中医针法》《产科类》8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这些指南一般由医疗机构提出调价建议,国家医保局委托专家团队开展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研究工作,重点听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编纂而成的。基于此,医疗机构只有看清楚这一“改革新动向”,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医疗业务发展的医疗服务价格。虽然民营医院可以自主定价,但医院物价科,特别是定点医疗机构依旧得清楚各省市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保证收费信息与国家政策同步。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应按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和说明等提供医疗服务;设立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需按公立医院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申报程序报省审批。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可自行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但要考虑以下两项内容:一是避免过于“低价”,违背市场规律,对患者、对自己形成“欺骗”。考虑定价的利益关联方时,收入方最容易被忽略,被忽略的点在于内部绩效分配。住院费、护理费、查房费都可以压低,但医院没收入,医护人员没收入,都是无法调动团队积极性的。二是让患者为服务、为医生技术付费。以医生技术建立起来的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就是维系并完善合理定价和诊疗量的纽带,拼的就是医疗技术和服务,把钱赚在明处。未来的医疗市场,套餐优惠、打折优势只会越来越小,高定价一定是要建立在它可以提供的高附加值上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