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家县医院以省级医院托管名义招聘515人,筹建7年未开业,随着相关合作办医被终止,所有员工需回长沙县各医院轮岗,可能面临降薪。此事一经曝出,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今天(2月28日)极目新闻曝出:湖南一家县医院以省级医院托管名义招聘515人,筹建7年未开业。如今,这些员工却被长沙县卫健局告知,县里和省人民医院的合作办医被终止,所有员工需回长沙县各医院轮岗,可能面临降薪。
多名员工称,他们因为“省人医”才应聘该院,合作办医终止会影响到医院的发展以及个人收入和前途。
长沙县卫健局回应记者称,长沙县人民医院计划于今年年内开业运营。对于这500余名员工的工资待遇、回县分流等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已经进行沟通回复。
医院设计图(图片来源:星沙观察微信公众号)
事情到底是咋回事?
合作办医,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近年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借鸡下蛋”,依托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当地快速复制出一个大三甲,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正是在这股东风下,2017年,长沙县政府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筹建中的长沙县人民医院。
此后的几年,该院以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名义分批多次招聘了515名员工,其中200余人为硕士以上学历,由于长沙县人民医院尚在建设中,招聘后他们都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学习培训,等待医院开业。
根据当年的招聘公告,长沙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十三五”重点工程,于2017年启动建设,计划在2021年竣工投入使用。
然而,经过漫长的等待,医院始终没有建成投用,他们也没有等来正式“就职”。不但如此,他们却被告知,县里和省人民医院的合作办医被终止,而他们当时可“都是冲着‘省人医’来的,他们医院的目标也是打造一个三甲医院”。
夜长梦多,好项目也经不起岁月的洗礼
从网上查询得知,长沙县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长沙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临湘县为长沙县。1933年,划长沙县城及四郊部分地区设长沙市,市县分治。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湖南省会长沙市近郊,全县总面积175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8.6万人。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共36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147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5.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1人。
201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名单。其中,长沙县荣获“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名,“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名。
据此,长沙县也是一个强县。
也许正是基于此,省人民医院看中了长沙这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富家子弟”。据长沙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星沙观察”消息,2017年11月3日上午,长沙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型医疗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湖南省人民医院将整体托管长沙县人民医院,让长沙县百姓享受到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健康服务。该消息称,医院2017年启动建设,计划2020年建成。当天,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长沙县县长都到场出席了签约仪式。
此后,在公开信息中,该院名称定为“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此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官方网站和院内的户外宣传栏,星沙院区和天心阁院区、马王堆院区、岳麓山院区并称为该院的“一院四区”。
根据长沙县人民医院发布的一份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长沙县人民医院由长沙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湖南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20年。
根据当年的招聘公告,长沙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十三五”重点工程,于2017年启动建设,计划在2021年竣工投入使用。然而,在我们能够查阅到的长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长县政办发〔2022〕1号)长沙县“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却再也没有看到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要打造成三级医院的说法。而这个《规划》印发的日期是2022年1月19日。能够看到的却是“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以县人民医院为县级龙头医院,县一医院为北部医疗中心的南北两极医疗中心结构”,“县星沙医院、县二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精神病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县一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二甲复审,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妇幼专科医院”。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医疗机构怎么设置规划?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属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能力、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医师数和千人口护士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调控。而对于省城或国家中心城市,辖区内县市区医疗机构的规划理应与该城市省市所属医疗机构统筹安排,避免各顾各。
第二、地方政府与大三甲医院合作怎么确保落地?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病人跨省跨市就医,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战略,鼓励大三甲医院对县市区医院实行对口支援或托管,一些地方政府也顺应这一趋势,积极与大三甲医院展开合作,而这些合作总是起步轰轰烈烈,落地坎坎坷坷,而人们能够看到的总是成功的范例,少有失败的落寞。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不堪回首的结局?又怎么才能确保地方政府与大三甲医院合作顺利落地,特别是拖的时间比较长的项目,由于人员更替,物是人非,结局也许更加难于预期。
第三、终止合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谁将承担责任?作为吃瓜群众,常常成为这类不幸事件中的“受害者”,他们不但遭受了经济损失,甚至浪费了时间、精力、感情和青春岁月,在人生经历中也算是一次“被骗”的挫折,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骗”他们的是那么的堂堂正正,让他们连讨个说法都不可能得到。
第四、多院区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时至今日,开展多院区建设也有好多年,从初期的一呼百应蜂拥而起到后来(2022年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国卫医发〔2022〕7号),对于分院区的规范设置、规范执业管理、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要求各地设置公立医院分院区要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医疗资源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合理规划。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统筹各院区资源布局,明确不同院区的功能定位。在医疗资源薄弱的边远地区、城市新区等,规划布局综合性院区,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建设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中心,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求。
建立不同院区间患者转诊、会诊机制,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连续性服务。探索主院区、分院区转换机制,分院区稳定运行,其综合服务能力完全超越、可替代原主院区时,可考虑将分院区调整为主院区进行管理。实现发生重大疫情时院区功能转换。
时隔一年多,我们建设了多少分院区,运营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来一个回头看。
第五、托管模式需要客观评价。除了对分院区建设运营情况回头看之外,曾经红极一时的医院托管模式到底进行得怎么样,也需要一个客观评价,不能只看到成功的典型,更需要关注失败的教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改革中,慎重推行所谓的未经实践检验、不符合中国特色和缺乏理论支持的医改模式,而这种模式满天飞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它带给社会的多是负面的影响。
最后,还要给年轻的医学生一个建议,在做出工作选择时,不能盲目看中大三甲,也不能过于看中“画饼”,在当下这个大背景下,选择应该更靠谱,公立的也不一定全信。比如,此起事件中,冲着“省人医”本来就有可能落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