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院也不能孤军奋战。随着城联体、紧密型医联体的推进,过去在城市孤傲的三甲医院也按耐不住与“隐藏”在城市里的基层医院合作了。




几天前,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卫生院及安阳市文峰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了安阳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与这家有136年历史的医院正式“牵手”。


    近两年,各省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或者联合病房的合作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武汉市中心医院与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岛市中心医院与海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等。

    三级为何如此器重社区兄弟?

三级医院和社区,双重利好

    长期观察,这种合作方式对三级医院和社区都是利好。

   在签署合作后,三级医院一般会向社区派遣相关科室专家长期坐诊,甚至是真合作。在中部地区,一家省人民医院的科室和基层社区合作以后,科主任连续几年来每周都到社区坐诊。在其他地方,甚至直接深度融合实现“科室包干”、学科共建,再结合远程会诊、定期义诊等形式,这样能全面提升社区中心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帮助其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对三级医院来说,则能获得畅通的转诊通道,助推分级诊疗。在新的DIP/DRG付费方式指引下,收很多常见病患者,对医院来说很不“划算”,甚至陷入患者越多越亏损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三级医院也愿意将小病患者分流到基层,专注于疑难、危重等患者的诊疗。

    同时,以前业界在讨论分级诊疗推行面临的难题时,经常会提到如果将恢复期患者转诊到基层,基层是否有能力承接的难题。而在这种三级医院——社区紧密合作的背景下,社区医院的诊疗能力能得到稳健提升,具备了承接下转患者的能力,打通了分级诊疗的薄弱一环,实现对患者的全程管理。

    同时,不少社区都承担了家庭医生签约的任务,拥有社区内慢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详细资料,这就为三级医院的科研提供了天然的样本库,很便于以后开展相关疾病筛查与研究等工作,为医院科研提供助力。

要想长期合作,顶层设计很关键

    据了解,目前除了个别地区的合作是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牵头以外,大多数地区的紧密合作,还是由双方医疗机构自主发起的,合作协议内容也由双方商定。这种模式,在刚开始的“蜜月期”时,很少面临问题,而一旦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后,就容易出现困境。比如三级医院合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很有限,难以覆盖成本支出,或社区发现不少患者都被三级医院“虹吸”走了,又或者是其他三级医院觉得这里市场已经培育起来了也来插一脚,都可能影响合作的继续。

    所以,很有必要设立相关规则。比如一个省/直辖市内,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为三级医院划定合作区域范围(可以以行政指令结合医院自主申报),合作要采取申报制度,这就能避免医院相互“打架”。

    同时,设置合作内容指南与规范,规定每家三级医院合作的社区数量上限。有的社区中心位置好、效益好,大家都想合作,这样通过设置指南和标准,比如合作要包括哪些帮扶内容,一定时间内要达到什么效果等,这样三级医院在申报时,就会做出权衡,采取下一步行动。

    合作要坚持重点突出,避免大而全。社区医院的承载量有限,如果三级医院按着自己方便来,甚至“谁有空谁来坐诊”,很容易陷入混乱,对社区长期发展也没帮助。建议可以采取专科合作方式,比如这个社区老年人多,就在心内科、高血压、内分泌等领域开展专科合作;那个社区青年人多,就合作妇科、孕产妇保健等科室,并设立名医工作室,这样不仅患者看病方便,也方便社区医院相关专业提升(甚至直接招聘相关专业医生当学徒,打造带不走的队伍),对三级医院美誉度和患者知名度提升也很有帮助,一旦出现相关专业疑难患者也可以直接转诊。

财政医保等支持要到位

    专家下去了,帮扶做到了,但长期的义务支持很不现实。所以,财政的投入必不可少。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打造的合作共同体,可以在年度考核合格基础上,每年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分配比例由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自主商定。这样主管部门能有抓手,医院工作的动力也更足了。

    同时,对紧密共同体内患者的就医、转诊等行为,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医保报销系统,比如设置一次性起付线、到三级医院不再重新计算等,并拉开社区就诊和三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差距,激励患者首诊社区。

    最后,也期待各地卫生主管部门能挖掘出一些合作的优秀样本来,供全国同道们吸收与学习,更好地惠及患者,实现“上下转诊、急慢分治”,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