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纪委部门,严查药店执业药师“挂证”,医院人员是重点对象。近日,根据映象网消息,重庆市某公立医院外科科长在医院工作期间,将个人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某药店牟利,被当地纪委监委查处并作案例曝光。据了解,重庆市纪委监委披露了一则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案例:罗某是某区一家公立医院外科科长,2020年7月至次年12月,他在医院工作期间,违规将个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某药店,作为该店正常营业的重要资质。罗某每月从该药店获取500元的报酬,累计获利9000元。2024年8月,区纪委监委在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检查中,发现罗某的该问题线索。“你未经组织批准将证书进行挂靠,还违规获取报酬,本质上属于违规兼职取酬,既违反了《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也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核查组指出了罗某违规“挂证取酬”的行为本质。2024年12月,因违反有关规定挂靠证书获取非法利益,罗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除了上述案例外,一些地区也曝光了医院人员将执业药师注册证件,挂在药店进行牟利。2024年4月,四川省开江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当地群众反映“当地某药房驻店药师不坐堂,销售员经常推销高价药”等问题。经过现场核查,纪检监察干部发现,该药房公示牌显示驻店药师户某某为开江县中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户某某“挂证取酬”的问题浮出水面。问题线索被查实后,在开江县中医院党员大会上,该县纪检监察干部现场宣读了对户某某违规行为的处分决定:“你违规将本人持有的执业药师证挂靠在某药店,但未到店执业看方,并违规收取薪酬1.66万元,现给予你政务警告处分……”在对问题线索的分析研判中,核查组发现该问题在开江县并非个案,多数药店均存在此问题。为此,该县纪委监委将其作为专项整治项目,全面开展同类线索排查,推动个案查办向行业整治延伸。开江县纪检监察干部称,公立医院执业药师(医师)违规“挂证”兼职取酬,不仅扰乱医疗市场及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还可能因证在人不在、兼职不坐堂,导致处方药乱开、高价药横行的问题,给药品经营管理和群众看病就医带来潜在风险。需要说明的是,早在2024年,纪委部门开始参与“执业药师挂证治理行动”。例如,青海普法消息称,自2024年12月1日起,青海全省对存在未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执业药师未在岗履职的零售药店,一经查实,将严肃查处。“挂证”执业药师属公职人员的,将同步通报其所在单位和纪检监察部门。2024年初,甘肃省药监局提请省纪委监委办公厅,将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整治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要内容。可能有人疑问,为什么纪委部门参与到执业药师挂证整治行动?第一,“执业药师挂证”涉及到公职人员以及利益交换,属于典型的 “挂证取酬” ,这是一种表现隐性的新型腐败形式,严重损害了有关单位和公职人员的形象和公信力。第二,公职人员的 “挂证” 行为对市场秩序产生了恶劣影响,医生挂靠执业药师证之于药店行业也是如此,这会导致处方药乱开乱卖等现象,大幅威胁老百姓用药安全性,同时对药品监管工作也是隐患。第三,纪委部门参与执业药师挂证整治行动,能有效推动药品监管部门完善监管机制。在整治过程中,纪委部门可以监督药品监管部门是否切实履行职责,是否存在监管漏洞和不作为现象。梳理发现,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行动,又有多个地方开始了。根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近期,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药品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专项治理中,通过执业药师注册平台与社保缴费系统,从执业药师实际工作单位与社保缴费记录进行比对,对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先后转发的250条执业药师“挂证”线索进行梳理和分析,其中,涉及呼和浩特市的线索246条。对梳理分析的246条涉嫌执业药师“挂证”线索,按照执业药师人事隶属关系,将有关人员的“挂证”信息进行梳理,通过平台和邮寄的方式,向内蒙古自治区46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发送了通报函。协同相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制度,纠正有关人员的“挂证行为”。湖北药监局发布公告称,黄石市市场监管局自4月中旬开始,在全市场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工作,并向纪检监察部门抄送报备。此次整治要求所有零售药店对照《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自查,对执业药师配备不到岗、销售处方药未经审核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主动进行整改。所有注册在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一并开展自查,凡是存在“挂证”行为、不能在岗服务的执业药师,应立即改正或主动申请注销《执业药师注册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