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下半年始,全国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的消息持续发酵。其中,既有机构因欺诈骗保等严重违规行为被医保部门终止协议,也有部分医药机构主动申请退出医保体系


近日,辽宁省营口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公布了15家主动解除医保协议的医药机构名单。仅三天后,禹城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也宣布,一家私立口腔医院主动申请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更早之前,2月14日,吉林省医保局通报,153家定点医药机构被解除医保协议,其中104家因违规被终止,49家则是主动退出



次日,内蒙古通辽市医保局表示,相较2024年初,当地已有114家医药机构解除协议。而在此之前,天津也公布了22家机构终止医保协议的消息






据部分注明协议解除详情的公告,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主要分为三类情况:一是因自身经营等原因未续签协议,二是因违约被解除协议,三是药店主动申请。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3月10日,二连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和景德镇市某区医疗保障局先后发文,公布了一批主动解除医保协议的名单,共计6家医院。

3月13日,禹城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也发布公告,宣布一家私立口腔医院主动提出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3月7日,葫芦岛市302家机构解除医保协议,涵盖葫芦岛市本级六家医院及大量基层医疗机构。


2月15日,内蒙古通辽114家定点医药机构退出。此外,天津也公布了22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2月14日,吉林省首批153家机构解除医保,其中104家因违规被清退,49家主动申请解除。


1月26日,江阴11家医药机构退出医保。

图片


对此,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曾撰文表示,一些中小型民营医院不适应DRG/DIP改革大潮下的“新玩法”,在规范当头的要求下,中小型医疗机构也需要积极谋求转型,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


解绑医保,能否成为主流?


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医保依然占据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3.34亿,覆盖率超95%。在这一格局下,民营医院若完全放弃医保、转向商业保险市场,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然而,对于已解除医保协议或计划脱离医保体系的民营医院而言,如何在新模式下实现可持续经营,成为关键问题。




首先,合法合规是生存底线。医改专家徐毓才指出,医保大数据监管下,医疗服务行为几乎“裸奔”,任何诊疗记录与医保收费不符,都可能被认定为违规甚至骗保。因此,民营医院必须建立透明、合规的经营模式,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其次,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是关键突破口。某民营医院管理者曾在采访中表示,现在一些投资人在投资民营医疗机构时,更愿意选择那些布局不依赖医保的专科,主要原因有二:医保支付项目少、价格低,且部分地区医保资金紧张,支付周期不稳定。这使得自费医疗与高端专科成为更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深圳、上海等地已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端专科医疗,推动民营医院向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发展。例如,整形美容、辅助生殖、健康体检、高端牙科、康复中心、月子中心等细分领域,因其服务对象精准、支付能力强,正成为民营医院转型的重要方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