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技术价值根本无法合理体现。
那么问题来了,提高医生阳光收入,到底是提高基本工资还是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公平,从医院管理者角度来说,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丝毫起不到激励医生创收的目的,在当前激烈而混乱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不创收提高医生工资的钱从哪里来?
如果要提高绩效工资,就会诱导医生做大检查、大治疗,困局如何破?这里还得从三明医改中汲取经验。
三明的做法是实行医院工资总额控制机制,与其它地区将医院收支结余作为工资总额不同,三明公立医院的工资总额只与诊疗性收入相关,将检查检验、药品耗材、床位费等非医务性收入完全剔除在外,从而起到引导医生合理诊疗,让医疗回归公益的目的。
三明之所以有底气这样做,主要跟“腾笼换鸟”的顺利实施以及医保资金总额打包预付有关。三明通过先后9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大幅提高了诊疗性收费标准,同时降低了检查检验收费标准,使医院的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改革之前的2011年,三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收入构成中药品耗材收入占比高达60.06%,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仅为18.37%;到2020年,两者比例实现历史性倒转,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下降至32.51%,而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至41.46%。如果按照2011年医务性收入18.37%测算,2012年至2020年实际医务性收入为93.35亿元,而因价格调整这9年实际医务性收入达到150.5亿元,因价格调整转移增加的医疗服务性收入达57.15亿元,这就是三明推行目标年薪、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红利来源。
医保资金结余也是三明公立医院职工年薪的重要来源,2020年三明地区公立医院医保资金包干总额26.21亿元,结余资金高达4.9亿元,其中85%可以纳入医院的工资总额,助力了医生年薪的稳步提升。
在医保资金总额打包的基础上,三明全面推进按疾病诊断组付费(C-DRG付费),将公立医院整体的控费目标细化分解到由医生管理的每一位住院患者,对于病种结余资金则给予医生10%绩效奖励,这极大提高了医生参与控费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一般药品耗材给医生的回扣比例也就在10%-20%左右,既然病种结余资金医生能拿10%绩效,那医生就没有必要冒法律风险去多开药、开贵药,也不需要让患者去做不必要的检查,因为药品费、检查费不算医务性收入,对医生来说不但零收益,还会因降低病种结余费用,成为明明白白的负收益。在这种激励机制引导下,2020年三明公立医院C-DRG病种结余达到6930.72万元,医疗行为更趋合理。
总结一下,医改的决策者一定要有长远观、大局观,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保证医务人员收入合理增长,这是由医疗行业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的。医生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执业风险高,如果医改一味从控费角度出来,造成医院整体收益全面下降,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减少,这样的医改注定难成效,这是我的忠言,也是三明医改最靓丽之处!
来源于:今日头条 爱思考的朱医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