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县域医院如何突破资源约束与竞争壁垒,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新都人民医院”)给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作为西部首家县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部的创建者,该院以“学科+运营”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制度设计-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绩效管控”的全链条运营体系,成为全国近300家医院前往交流的县域标杆。


 

在医疗竞争带中锚定运营突破口

 

地处成都北部医疗密集区,距离新都人民医院5公里内有4家三甲/三乙医院,20分钟车程覆盖多家大型医疗机构。作为一家拥有近千张床位的县域三甲医院,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势?

 

“过去医院重医疗、轻管理,资源配置凭经验、成本控制无抓手,要突围必须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运营’。”该院党委书记吴晓华回忆,2014年医院率先成立西部首家县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部,开启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运营改革之路。

 

从借鉴台湾长庚医院“专科经营助理”模式,到参照华西医院“全成本管理”体系,医院逐步搭建起“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总会计师协同、运营管理部统筹、专科经营助理落地”的五级组织架构。运营管理委员会涵盖临床、医技、行政所有科室负责人,下设业财融合、绩效管控、资源优化等5个项目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决策-执行-监督闭环。

 

从“目标锚定”到“成本管控”的多维突破

 

“运营管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解决临床科室的‘真问题’。”该院副院长兼总会计师曾小琴介绍,医院以“目标管理”为起点,构建了一套“数据驱动、动态调整”的实践路径。

 

第一,目标管理:让每个科室都有“清晰赛道”

 

医院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指标,建立医院—科室—医疗组—医生—病种五级运营核心指标体系,精准分解。依据医院发展战略,将年度重点工作科学拆解到各科室、诊室,并提前做好资源调配,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及时汇总各科室工作进展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与科室共同分析原因,动态调整工作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确保目标落地,医院每年签订《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目标责任书》,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一套与医疗服务质量运行效率深度绑定的评价体系,通过将患者满意度、就医便捷性提升成果等评优评先紧密挂钩,激励全院主动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资源配置: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医院建立资源配置评估制度,从人力、床位、设备、空间四个维度实现“动态调控”人力方面,通过“医师职系年度预算评估”,结合学科发展需求配置医护人员,确保诊疗效率;床位方面,依据日均在院人数等动态调整科室床位数;设备方面,通过“动用率分析”,结合患者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在院设备使用效率。

 

第三:成本管控:DRG与耗材管理的“双轮驱动”

 

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以DRG为抓手,构建“自下而上”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精准测算每个DRG组的“盈亏平衡点”,指导临床优化诊疗路径。通过此举,一是有效管控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二是助力医保基金实现战略性节支,提升基金使用效能;三是推动医院运营成本的集约化管控。

 

针对医用耗材这一“成本大头”,医院创新推出“1+3+9”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为核心,聚焦“准入-采购-储存-使用-追溯”9个环节,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智能补货、效期预警、扫码追溯”。

 

第四:流程优化:把“方便”留给患者

 

为解决手术间资源紧张问题,医院对麻醉手术中心接台效率、麻醉等待时长等展开专项调研,通过增设备用手术间、优化接台流程、动态调整人员排班等方式,在不增加人力、能耗支出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医院单日最大手术量与手术间利用率,以高效资源配置为患者提供更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行业标杆”到“患者获益”的价值闭环

 

一系列运营管理创新,让新都人民医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医院先后斩获国家卫健委“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优秀单位(四川省唯一县级医院)、中国医院管理金奖、亚洲管理奖等荣誉,其“医用耗材1+3+9管理模式”入选首届医院运营管理创新项目大赛优秀案例,“医保数据赋能三医协同的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实践案例获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三等奖。

 

医院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一方面严控患者次均费用,逐步降低药品与耗材支出占比,为收入结构调整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聚焦专科专病体系建设,提升专科专病诊疗能力,在为患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持续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医院聚焦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持续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患者满意度提升近5个百分点,形成“医院高效运营-医生能力提升-患者切实获益”的良性循环。

 

“符合自己医院实际的运营管理,才是最有效的抓手。”吴晓华表示,未来医院将以“专科专病专项建设”为核心发力点,持续深耕专科专病诊疗能力提升,通过聚焦重点专科技术突破、完善专病诊疗路径、强化专科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医院诊疗服务的精准度与专业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与基层卫生院的医联体协作,将运营管理经验下沉至社区,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县域和基层医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