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类项目价格全线下调,护理产科项目重新定价——这场悄然进行的价格改革正在重塑医院运营模式。


2025年9月,浙江省医保局发布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的首轮调整方案,对267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优化。


image.png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全部下调,而护理和产科类项目则迎来新的定价标准。这一变化将于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拉开大幕。各地方案虽各有特色,但总体方向一致: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一、改革已在多地铺开


浙江并非个例。


实际上,国家层面早在2021年就出台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为全国各地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了明确指引。


该方案提出要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都有新动作。


北京市正在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上海市则在推进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联动;广东省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青海省的做法值得关注。他们通过“建、定、优、控”四举措推进改革,既加强了宏观管理,又完善了定调价规则和程序。这些探索都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浙江方案的深层含义


细读浙江方案,可以发现其核心是建立“总量调控、项目管理、分类形成、梯次定价、动态调整、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将医疗服务项目分为通用型和复杂型两大类,实行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


对于常规检查检验项目,浙江实行政府指导价,每两年评估一次;对技术含量高的复杂型项目,则建立政府主导、医院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每年进行评估。


这种分类管理方法既保证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又鼓励了医疗技术创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浙江方案为医疗技术创新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创新项目,简化了申报流程,这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改革带来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运营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从已经实施改革的医院情况来看,这种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收入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以某人民医院为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该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了5.26%,而检查检验收入占比则下降了0.97%。这种变化促使医院更加注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然而,改革的表象之下,也蕴含着挑战与风险:


收入结构调整可能带来阵痛


检验检查项目价格下调将直接减少医院收入,而技术劳务价格上调的补偿作用可能存在滞后性。这种收入结构的突然变化,可能对医院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成本控制压力加剧


价格改革倒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立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短期内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同时,医院必须重新评估各项服务的成本效益,这可能迫使医院削减某些不盈利但必要的服务项目。


内部利益重新分配可能引发矛盾


价格调整可能导致科室间收入差距拉大,技术含量高的科室收入增加,而依赖检查检验的科室收入下降。这种变化需要医院管理者妥善处理科室间的利益平衡,避免影响医疗团队的稳定性。


不同级别医院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三级医院由于技术优势可能获益更多,而基层医疗机构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这种差异可能加剧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需要管理者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



四、医院管理者的应对之策


面对改革大潮,医院管理者需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发展思路。


首要任务是构建精细化的价格管理体系。


北京市某医院提出的“有原则、有手段、有制度、有队伍、有数据、有绩效”的实践路径,为其他医院提供了参考。


医院应当建立“四优先”申报策略:优先调整比价失衡项目,优先支持高难度技术项目,优先联动集采重点领域,优先扶持学科发展方向。这需要医院加强对医疗服务项目的分析和评估。


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也变得尤为重要。


某医院积极参与医保局的政策讨论会,申报项目中选率达到72%,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值得学习。医院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动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同样不可或缺。


建议医院每季度对调价项目开展“成本—效益—满意度”三维评估,建立监测与响应机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针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医院管理者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跟踪收入结构变化;

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完善内部绩效分配制度,平衡科室利益;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

保持与医保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



五、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明朗


从各项政策信号来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继续深化。


未来改革将更加注重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国家医保局已经编制印发28批立项指南,强调规范统一和赋能创新。


生育友好型社会和适老化社会建设将影响价格调整方向。


如超声检查类立项指南设立胎儿彩超、胎儿心脏彩超等多个项目,适应出生缺陷早筛需要,反映出政策对社会需求的响应。


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性将进一步增强。


国家医保局要求将按病种付费有关要求纳入协议管理,加强改革成效监测评估,这意味着医院需要同时应对多种改革措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