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举行“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就湖南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图源:健康微湖南 86个县市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目前,全省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布会上,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辉介绍,通过出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服务清单,分级分类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湖南省已基本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健康服务圈。 打通基层医疗的末梢循环,关键要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与“低效”两大难题。湖南省各地通过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能力提升行动,切实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 以永州市为例,该市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派驻181名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帮扶乡镇卫生院,全市建起9个县级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和47个乡镇急救站点,打通“市-县-乡-村”急救绿色通道,院前急救响应时间缩短至平均8分钟。 2024年,永州市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70.5%,市域外就诊率同比下降10.7%。“‘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魏和胜介绍。 目前,全省99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86个县市实现了全覆盖。全省1965所建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028个行政村卫生室达到服务能力标准。2025年底,90%以上县市将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此外,从2023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支持一批距离县城较远、服务人口较多、服务能力较强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在首批建成20个、第二批正在建设21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湖南省还将新增建设2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其基本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5027名基层医务人员 通过单列评审,晋升高级职称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发布会透露,为持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近5年,湖南省招录1.2万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基层卫生本土化人才。通过单列评审,5027名基层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启动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招录入编328人。创新开展村医层级管理,已评定一至三级村医1.4万人。目前全省村医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已达到49.9%。 工作再进一步。湖南省今年还将开展乡村医生能力和服务提升行动。 按照方案,湖南省将建立乡村医生轮训工作机制,拟利用3年时间,对全省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在岗村医进行为期1个月的脱产培训,确保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宁乡市在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要让专业人才‘留得下’‘干得好’。”宁乡市市长黄滔深有感触。 近年来,宁乡市坚持目标导向,切实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引、留、用”各环节,以高素质专业人才赋能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一是聚焦“引得进”,破解招人难题 在人才政策上,出台“卫健人才十条”,打破原有人才政策限制,将特聘补贴等奖补政策延伸到基层紧缺急需人才层面。近三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引进硕士8名、学科骨干32名、专业技术人员222名。在人才招引上,落实“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机制,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明确县级医院新进执业医师需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定年限。 实施青年人才引进“千引”计划,目前已引进青年医疗卫生人才134名。在人才评价上,变革传统考核方式,对于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采取用人单位主导组织适岗能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人才在临床一线的实际操作、临场应变、现场处置等能力,专业技术人才人岗相适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聚焦“留得住”,解决后顾之忧 深化薪酬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按照“政府统筹、一院一策、结余留用、亏欠不发”原则出台绩效方案,在分配中坚持对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关键岗位、临床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倾斜,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通过激励性交流、关怀性交流、业务骨干交流等方式畅通专业技术人员交流通道,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取得本科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择优入编和重点培养。完善配套服务保障,在乡镇卫生院建成公租房1745套,有效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住房问题。强化竞赛厚奖、职后教育等服务保障,让扎根基层医务人员切实感受到“宁乡力度”“宁乡温度”。 三是聚焦“用得好”,激发职业价值 以“全体起立、全部竞岗、全员聘任”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改革,选任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员114人,精简14人,退任16人,实现专业团队管理专业领域。通过“派出去学、请进来教、手把手带、沉下去帮”的模式,县级医院下派专家700余人次,业务查房400余次,深度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0余人次。启动“蹲苗”计划,选派11名学科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锻炼。同时,加强人才使用动态跟踪,科学评估并及时调整一线人才岗位。2024年,县级医院下派22名主治医师到基层服务,联系带教基层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医疗卫生人才“上得来”“下得去”。 溆浦县在 打造一支“留得住”的高素质乡村医生队伍方面, 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溆浦县聚焦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创新实施“引、稳、育、激、退”五维闭环管理体系,系统性破解村医队伍建设难题,着力打造“留得住、用得好”的村医队伍。 一是靶向引才,充实队伍力量 抢抓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机遇,创新构建“县级专家+资深村医”双导师带教机制,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训,实现“入职即上岗、上岗即接诊”。2024年首批招录5人;2025年计划招录9人,重点向偏远山区倾斜,推动村医队伍年轻化转型。 二是政策稳岗,筑牢队伍保障 在待遇保障上建立“三险两补”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公卫和基药补助,落实养老保险补贴,统一购买人身意外险和医疗责任险,实现“在岗有保障、退出有依靠”。在职业发展上推行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制度,将550名村医分一、二、三级管理,每月发放800、500、300元岗位津贴,并择优招录6名一级村医入编乡镇卫生院,让村医有奔头。 三是多维育人,提升队伍本领 构建“基地实训+精准帮扶”培养体系,以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实训基地,今年首批组织100名村医开展1个月的脱产培训,系统强化20项核心诊疗技能。针对25个薄弱村卫生室,实施县级医院“一对一”驻点帮扶,专家定期下沉坐诊带教。 四是正向激励,提振队伍活力 创新“三评三查”量化考核机制,将诊疗数量、服务质量、医保报销等指标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鲜明导向。同步推进药品保障升级,调优50种非基药以满足群众用药需求,缓解了村级用药难问题。 五是规范退出,优化队伍结构 规范制定村医退出机制,建立“退出-补充-培训”动态循环。近三年,全县有序退出94人,推动村医队伍“迭代升级”。 通过以上举措,溆浦县村医队伍呈现“两升两降”良好态势,大专以上学历、执业(助理)医生占比平均提升近5%,平均年龄下降2岁、年均流失率下降3%,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来 源 / 湖南省卫健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