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学制、多种培养路径,造成了当下中国医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专家建议,应遵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从培养能力胜任的临床医生、合理构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比例、搭建长期可持续发展高素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方面着手,来进行医学教育的改革。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欧洲、日本、到美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学制都是统一的,还没有谁像咱们这样,有那么多的学制,给那么多的学位,这是一个独特的乱象。” 谈起中国医学生的培养,中科院院士王松灵此前曾颇为感慨地说。
他曾用一张表总结了医学生培养的4种 “直接式路径”,包括3年制专科、5年制本科、“5+3” 一体化硕士、8年一贯制博士,和4种 “混合式路径”,[1]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穷尽所有。
图1 中国医学培养的主要学制学位和培养路径 | 来源[1]
在如此混乱的学制下,中国的医学博士(MD)究竟指的是什么?如何与国际接轨与比较?社会急需的全科医生怎么来?高端的医学人才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未来中国的医学教育究竟该如何改革,依然在不断地讨论之中。
01
“参差不齐” 的学制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从新中国成立时到改革开放之后,大致经历了先缩短后延长的过程。[2]
02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医学生培养的模式相对统一和明确——其4+4的医学教育模式几十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同于从高中生中录取,美国的医学院招生大多只针对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录取后经过4年医学教育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而获得医学博士只是执业医师准人的先决条件。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约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可注册全科医师;再经过约3年以上的专科医师培训可注册专科医师。
图2 目前中国的医学生要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可能路径 | 图源[1]
图3 王松灵建议的临床医学博士及相关学位授予体系的模式 | 图源[1]
03
如果说大量全科医生的养成,对应的是某种基础性的、普惠式的医学生培养模式。“8年一贯制” 设想的目标则是培养医学精英人才,计划用8年的时间完成院校内的医学生教育,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再参加住院医规培或者进一步做更多年的专科培训。
图4 国内医学院校16个学期的课程框架(点击查看大图) | 图源[3]
此文首发于2022年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