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一纸《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以下简称“立项指南”)的发布,犹如在平静的AI辅助诊疗领域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其中,首次明确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项目可以纳入医保,但只能作为扩展项收费,这一规定无疑对AI辅助诊疗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一政策究竟掀了谁的桌子?抢了谁的饭碗?又将对医院和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立项指南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医保局对AI辅助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给予了认可,但同时也明确了其“扩展项”的地位,这意味着AI辅助诊断无法作为独立产品寻求医保按例付费,而是必须依附于医疗设备,通过硬件间接变现。这一规定,对于那些寄希望于通过纯AI医疗算法实现盈利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
在AI辅助诊疗领域,不乏一些深耕多年、技术领先的企业,如数坤科技、深睿医疗、推想医疗等。面对政策调整,这些企业纷纷调整策略,选择符合自身特性的硬件赛道进行布局。数坤科技自研了基于AI的原生超声硬件装备,深睿医疗则着力于医院数据管理系统,而推想医疗更是直接入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这些企业的转型,不仅是对政策变化的应对,更是对AI辅助诊疗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硬件附属、纯做AI医疗算法的企业来说,路却越走越窄。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医保收费,这些企业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可以说,立项指南的出台,直接掀翻了这些纯AI医疗算法企业的桌子,让它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
除了对AI辅助诊疗行业的直接影响外,立项指南还动了另一个行业的饭碗——实体胶片行业。立项指南规定,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这一规定对于以生产实体胶片为主业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实体胶片作为I类医疗器械,在全国医院中有着巨大的需求量。每当患者进行影像检查时,都会打印一张胶片,而且这张胶片通常是强制捆绑在检查费里的。然而,随着立项指南的出台,实体胶片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在相机行业,实体胶片已经几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影像和云存储。而在医疗影像领域,实体胶片原本被视为一块“迦南地”,是最后的避风港。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碾过,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打。如今,随着AI辅助诊疗的普及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实体胶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富士胶片、乐凯医疗等大厂来说,虽然它们在实体胶片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市场份额,但面对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不得不开始思考转型之路。而对于国内众多以生产实体胶片为主业的小公司来说,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尽管立项指南的出台对AI辅助诊疗行业和实体胶片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谁能走出明天的路?谁将成为AI辅助诊疗领域的佼佼者?
首先,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能够自主研发硬件设备的AI辅助诊疗企业无疑将占据优势。
通过整合软硬件资源,这些企业可以打造更加完善的AI辅助诊疗系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它们还可以通过与医院、科研机构等合作,不断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其次,那些能够深入挖掘医疗数据价值、提供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将脱颖而出。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医疗数据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通过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医疗需求和市场机会,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疗环节将被AI所替代。其中,视觉判断类医疗服务和指标判定类医疗服务将是首批被AI取代的领域。
例如,在影像AI辅助诊断方面,初阶影像科医生每天需要重复进行大量数肋骨、标记出血范围等机械劳动,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AI来完成。而在血常规、尿常规、病理分析等以指标判断为主的医疗服务中,AI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判断结果。
然而,AI并非万能。
在医疗手术操作类和医疗护理操作类等领域,AI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医生和护士的角色。这些领域需要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技能、临床判断和人文关怀,是AI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AI辅助诊疗将与人类医生和护士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医院而言,AI辅助诊疗系统的引入无疑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AI辅助诊疗系统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AI辅助诊疗系统的引入也可能对医院的传统诊疗模式产生冲击,甚至影响到部分医生的饭碗。
因此,医院在引入AI辅助诊疗系统时,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首先,医院应该明确AI辅助诊疗系统的定位和作用,将其作为医生诊疗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其次,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适应AI辅助诊疗系统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同时,医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AI辅助诊疗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医院应该积极探索AI辅助诊疗系统与自身业务的融合之路。通过深入挖掘医疗数据价值、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体验等方式,将AI辅助诊疗系统真正融入到医院的日常运营中,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总之,AI辅助诊疗系统的纳入医保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不仅对AI辅助诊疗行业和实体胶片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医院和整个医疗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积极探索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之路,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院长微课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