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值得你们奋斗一生的事业。

图片

9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暨克卿书院2023级新生迎新大会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隆重举行。849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3级本科新生参加迎新大会,开启在复旦上医的新征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政领导,克卿书院院务委员会代表,上海医学院各本科生培养单位教师代表,机关代表,新生辅导员和全体新生共同出席本次大会。迎新大会由克卿书院院长汪玲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院长樊嘉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暨克卿书院2023级迎新大会上发表讲话。以下为讲话文实录。

图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对你们表示祝贺。寒窗苦读,大浪淘沙,你们从1291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来到复旦上医,正式开启了你们的学医之路。在人生的上一段旅程里,你们交出了令大部分人羡慕的答卷。而今天,在这里,你们又要开启奋斗的新篇章。

各位同学,你们这一届本科生是非常特殊的一届学生。高中三年,你们与我们一起经历了大疫的考验。在这场疫情中,你们应该看见了逆行抗疫的英雄,看见了救死扶伤的力量,有时候也能感受到在疾病面前医学的无助。应该说,你们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与医学接触最多的一代。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医学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在进入医学殿堂之后的四年、五年、八年乃至数十年里,会经历什么、又该如何走好每一步?我相信在座每个人都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因为善于思考是成为一名医学生的基本素质。接下来,我就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1978年恢复高考那年,我在志愿书上落笔填报了医学专业,立志“当一名医生”,而且要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学好技术”是那个时候我心中最大的追求,我也是那么做的。

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肝肿瘤外科医生。半个世纪以前,一个人患了肝癌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权威的教科书上写着:“肝癌的病程是2~5个月。”所以当1991年,30位经过中山医院肝肿瘤科治疗后生存10年以上的肝癌病人,在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上集体合唱的时候,国内外专家都被震撼了。到2019年12月,这个生存数字变成了40年,最长一位肝癌手术后的患者生存了48年。从1969年汤钊猷院士等老一辈专家成立“肿瘤小组”亦及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前身起,一代代中山人接力奋斗。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们使肝癌术后的累计5年生存率由上世纪60年代的14%提到如今的65%,创造了肝癌治疗的“世界奇迹”。对于患者而言,这与重生无异。医者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尽最大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因此不断提升疾病诊疗水平,是我们必然的追求。所以说,学医,要学“术”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我诊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越发感受到面对疾病,医疗技术的无力和无奈。这不得不让我持续思考——学医只需要学“术”吗?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人不仅有生命,还有思想、有灵魂、有尊严,所以医学从本质上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的“交叉学科”。多年前,我的老师余业勤教授患病在床,插着胃管,紧锁眉头对我说:“你看再多教科书,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一个人被插着胃管的痛苦。”那一刻,我深切了解到很多病人拒绝插胃管的原因,也是从那时起,我总是提醒自己要设身处地为病人多想一想。认知自我,并理解他人,才能让你在诊疗时做出更全面的考量、更准确的判断、更精准的方案。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仅能使医疗技术如虎添翼,更可能成为疗愈患者的主要手段。2020年3月,身在武汉的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陪伴病人共浴夕阳的照片刷屏出圈。很多网友评论说,这是一张非常“治愈”的照片,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真切关爱,感受到了治病救人的“术”之后的那颗“仁”爱之心。

既要学习技术、又要懂得人文,学医真的那么艰难吗?我想对各位说——确实很艰难。

选择了医学,就是学无止境。因为医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每一例“疑难杂症”,对我们而言都可能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山。回顾攻克肝癌的艰辛历程,我和我的团队曾经不止一次突破传统“禁区”,刷新手术方案的“最优解”。对我的病人,我也始终怀着一份特别的感激,正是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帮助我们实现不断的进步和超越。

选择了医学,就是任重道远。随着医学的进步,时代赋予医者的担子也更重了,上海作为国家的“医学高地”,对医学人才的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名医者不仅要成为一名“仁医”,还要努力成长为既有高超临床技术,又有优秀科研能力的“医师科学家”,或是善于技术创新、重视转化医学的“医师发明家”。

选择了医学,就是勇往直前。记得有一次手术中患者大出血,情况非常紧急,当时还是年轻医生的我,心里非常紧张。我立刻告诫自己:抛开杂念,沉着、冷静,尽全力先处理问题,直至化险为夷。那个场景后来让我思考了很久。在成为“名医”“大师”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遗憾、误解,我们可能感到沮丧、自我怀疑,甚至想要放弃,但面对患者,我们不能逃避。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决策,不仅事关生死,更会影响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会对你们的选择产生动摇,但是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医学,是值得你们奋斗一生的事业。在这条路上,你会遇见很多人。前辈师长将是你们的引路人,他们的肩膀会让你们看见更广阔的天地;而此刻在身边的同学们,你们将成为彼此的同行人,未来很长的一段路,你们将彼此陪伴,竞争或合作,最终互相成就;这一路你还会遇见不同的病人,你将为他们点燃希望,而他们则以性命相托,帮助你不断思考与成长。或许未来大家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在复旦上医求学的这段经历,将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从医45年,我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医生、老师、医院管理者,但是医学院教会我的思考、求索、关爱、沟通的能力,让我不断离“心之所向”更进一步。

同学们,96年前,这里是培养新医学人才、救济劳苦大众、抬高中国在国际医学地位的“中国新医学的先行者”。如今,这里培养的是未来中国医疗行业的中流砥柱。你们将要成为的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是能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挑战的未来医学的领军人才。

凡是过往,皆为序曲。从现在开始,重新出发。同学们,请记住此刻意气风发、热情澎湃的模样,然后带着思考启程吧。你会发现,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也是对我们人生意义答案的追问,相信你们一定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心向往之,行将必至。

欢迎你们,现在的同学,未来的同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