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半年的紧张对峙,美国对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围剿"可能即将结束。但受此影响的公司仍然心有余悸,事件的余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药明系、华大系再遭“封杀”,中美生物技术竞争剑指国家安全
6月11日,美国公布了2025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并未包含之前提出的针对药明系的"生物安全法案H.R.8333"。
在6月12日举行的药明康德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他们了解到"生物安全法案"未能获得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的批准,因此目前不会进入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议程。
药明系等是否已经"渡过难关"?
2024年初,美国罕见地由两党共同提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针对包括华大基因、华大智造、Complete Genomics(华大智造美国子公司)和药明康德在内的四家中国公司。药明系、华大系再遭“封杀”,中美生物技术竞争剑指国家安全
此后,
3月,美国参议院以14:1(3票弃权)的高票通过了S.3558议案;
5月,美国众议院以40:1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编号为H.R.8333的立法草案。40:1比例悬殊!美众议院新版《生物安全法案》获听证会通过
每一次投票结果都导致药明系股价"跌停",可见"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系构成了巨大压力。
而此次未被纳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意味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最终立法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
此前,美国有关权威人士表示,虽然该法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很难预测其是否会成为法律。因为立法有两种可能在国会取得进展的途径:
1. 作为"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
2. 作为今年更大规模立法方案的附件,即独立立法。
显然,纳入国防授权法案是最快速和方便的途径(目前似乎已无可能)。而走独立立法途径不仅流程更复杂,不确定性也更大。
独立立法流程包括:小组委员会投票 → 参/众议院全体投票 → 另一个议院全体投票 → 总统签字。
从目前参、众两院的会议安排来看,近期很难获得全体投票的机会。
8月议会休会,10月至11月12日前因大选不会安排全体会议,11月5日开始总统大选,之后是国会换届。
虽然近期法案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外部环境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药明系的损失已经相当严重,未来的路也充满了挑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