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5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针对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以及在分层分级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百姓的吸引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解答,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通过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等这些措施,大力提升市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超过70%的基层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
通过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编制保障计划,推动各地落实村医岗位补助和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为有需要的病人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通过实施基层便民惠民服务10项举措,使群众看病更加便利。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介绍了该省在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举措。
近年来,江苏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努力做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能够“近”享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比如,东台市学习三明,因地制宜地创造性探索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江苏围绕五个关键词,不断探索创新。
一是强人才。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人才的“县管乡用”“镇村一体化”以及“乡聘村用”,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分配”政策,采取了培养、引进、培训、下沉等“七个一批”的办法,近5年我们省级平台统一招聘了3.89万名人员下基层,同时遴选了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1000人次,下沉基层服务1年及以上的卫生人员达15000人。全省的基层卫生人员占比提高到36%,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48.6%。
二是搭载体。创新建成了200个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53家省社区医院,建成1200个特色科室,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促均衡。组织了三甲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20家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全省县医院100%达到了国家推荐标准,76%成为三级医院。
四是优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通过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建设,整合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城市医疗集团10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7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五是靠法治。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让基层体系建设、运行保障等工作有法可依,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共体建设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地方上在优化医共体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建军介绍,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构建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周口市主要抓了三个关键: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人财物统管,责权利一体。通过县带乡、乡管村,切实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医保政策协同。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建立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机制。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2023年,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2.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9.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对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人才下沉、科室共建、巡诊指导等帮扶制度,强化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医保资金结余分配、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两年来,全市下沉帮扶专家4189人次,建设名医工作室135个,基层医保基金使用提高了2.5个百分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就医。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中国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