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人,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多项内容涉及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2月3日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份文件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共分为六个部分。 图源:新华网 与历年类似的是,2024年的一号文件就乡村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的指示,涉及五大重点内容: 重点一:建立医疗费用负担监测预警机制 《意见》第二部分(八)条提到,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 防止患者因高额医疗费用返贫致贫一直是乡村医疗关注的重点,而监测预警是为此建立的机制之一。去年同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当时就提出“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长效机制”。 事实上,预警监测机制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国家医保局在2023年初提出,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指导各地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中高额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高额费用负担监测对象范围拓展覆盖全体参保人。而在医保部门获取监测信息后,一般会推送给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符合条件的监测人群将会被精准识别、及时纳入并得到精准救助。 什么样的监测指标会进入预警范围?各省市有着不同的量化指标。如山东省在2022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用年度累计超过全省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以及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用年度累计超过全省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的普通参保人员,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 重点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每年顶层文件必然会提到的内容,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多项内容涉及医疗人才建设。 《意见》第二部分(十)条提到,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意见》第四部分(十八)条提到,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意见》第六部分(二十八)条表示,要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 “组团式帮扶”是一种帮扶机制,涉及智力帮扶、人才帮扶和机制帮扶。通过选拔派出工作骨干组成的专业对口、结构互补、协同高效的帮扶团队,来实现对受帮扶地的支持。以广东省为例,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委、省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并通过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2022年超过66%的受援医院增添了不少于5项新技术,覆盖骨伤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妇科、儿科等多个专科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内专科全面均衡发展。 第(十八)条则涉及医疗机构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2025年的目标,在多渠道引才用才方面,提出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提高到45%左右,逐步形成以执业(助理)医师为主体、全科专业为特色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 农村一直面对医疗人才“招不来、引不进、留不住”的尴尬境地,很多村医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养老保障,“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触及的正是基层医生最关注的编制和问题,这也是目前各省实施的较为普遍的做法。例如,江苏就以县级为单位每3年左右时间动态调整一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截至2023年10月,全省53个县区为县管乡用单独设立编制,已有27个县区1160名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这也有效地推进了江苏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 重点三:加速县域统筹 《意见》第四部分(二十)条提到,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将县域内的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等方面的共同体,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形成梯次帮扶带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试点工作,先后确定了山西、浙江、新疆3个试点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县(市、区),一共828个试点县。 去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科学构建、规范内部运行管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对全面推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工作要求。 1、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到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可参照,下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3、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乡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1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重点四:加大医保基金支持力度 《意见》第四部分(十八)条提出,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加大医保基金对基层的支持,类似的支持要求在去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有所体现,当时提到要合理提高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宜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 重点五: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 从新冠疫情到今冬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基层医疗经受了巨大考验,发挥“网底”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号文件第四部分(十八)条再次提到,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去年11月1日,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介绍,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重大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能力。在监测预警方面,主要是在提质、扩面、增效上下功夫。他还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支持新建5支国家防控队,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