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病的法宝:药物、手术刀和语音。无论哪个学科都少不了这个药物的到辅助。但现实情况是,药物成为了负担。


无论是国考也好,还是DRG/DIP付费方式的改革。都变相在压缩药占比的空间。带来的很多医院的畸形发展。在药品控制上采用了一刀切,直接把亏损的钱压到了科室头上,科室压到了医生。然后药品成为了第一刀,而且是很重的一刀。

这一刀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多医院根本就没有啥药。以前去301时,专家说我这里有全国最好的药,最新的药,所以我敢治疗。到地方上呢,保肝药都只有一种复方甘草酸苷,还能指望啥。稍微重点就该上丙球了,真到了那个地步了。在大医院有更多的一种选择,也确实很有效果。

但大医院的经验有何用。当你带着病历给他们看时,当时负责的管床医生看都不看,科室主任还认真地收起来了,指望这样的医院来服务地方患者,我觉得挺可笑。但却在真实发生。没有药,谈何治疗?

当然,还有一个药品零差价,医院在这块纯粹是一个成本中心。但是我在想,在数据资产的时代,或许也将是一个新的商机,转化出一些药品治疗的精准用药可以试一试。


当然,医院会把这种行为归结于政策压力,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医院的管理上比较落后。毕竟在当下这个确实压缩了总费用,带来的结果也很直观,看似名利双收,实际上根本或许已经损伤。


一分价钱一分货,在治疗上也是一样,好用的贵药都停了,患者能得到的治疗是打折扣的,慢慢的人就来得少了。像我这种的基本上已经放弃市妇幼保健了,还不如去个市医院托管的区人民医院,当然周边的人也不会去选择。这种都能理解,技术缺失也就罢了,连药都没,谁敢去?


所以,在医院的实际发展中,这种真实的患者需求是一定要考量的。并不是国家有压力,地方就得一刀切,随意拿捏患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真正服务患者的时代悄然来临,人并不差这几个钱,差的是效果。

所以,我相信在付费压力之下,必然还有一个平衡患者中高端需求,还谈不上高端,这个需求解决不了,医院的发展只会越做越死。

而这些个方法我相信做DRG的百分百不会,绩效成本的公司也不会,因为看的是院内,减量时代下,院内再玩也是白瞎。

当然,有需要真正解决这种需求的可以聊聊,我们已经寻得了一些方法,一些真正能对患者有帮助的方法,当然也会惠及到医院。

向外生长,才能突破界限。向内生长,只会畸形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