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我委始终高度重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
据邢若齐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要从三方面着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一是不断创新理念、服务向前;二是不断简化流程、创新模式;三是运用信息化等新技术,为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提供支撑。
比如,在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方面,通过完善预约诊疗制度、畅通转诊渠道,探索预就诊、预住院等方式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在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方面,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避免或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并且通过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据邢若齐透露,目前全国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77.7%。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广至全国24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28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设了1类新型门诊。
各省份正在积极开展探索。邢若齐举例,上海市依托政务外网,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山东省全省实现了门诊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办理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了230余家。浙江省为方便群众驾车就医,通过“城市大脑”推进智慧停车服务,指导闲置车位错时停车。这些服务模式都更好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指出,近年,主管部门推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项目的建设,使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度下降。
目前,全国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主管部门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000个,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介绍,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浙大一院持续发力。医院统筹各方面资源,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坚持“五湖四海”“引育并重”“人尽其才”。近三年,全院引进国内外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75人,培育137人,逐年夯实医院发展的人才基础,今后将有更多的高水平专家为群众看病就医做好服务。
同时,浙大一院强化技术引领,始终瞄准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难题,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的集中优势,形成了一大批有职业特色的国内外创新技术。比如,医院的中晚期胰腺癌一体化建设、血液病一体化治疗、重症传染病一体化治疗等技术新体系,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在会上介绍,江苏省抢抓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试点机遇,点块面结合促进全省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省面上组织48家医院开展了省级试点,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江苏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了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便民服务。通过多种举措,全省公立医院疾病诊疗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效率持续提高,群众就医感受进一步改善,全省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1%和95%。
作为拥有1259万人的人口大市,如何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必然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的努力方向。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建军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周口市持续优化市域医疗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多方筹资,改扩建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周口市还制定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两年来,全市新增三级医院9所,总数达到17所;全市10所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其中7所已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主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