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骨质疏松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性健康危害疾病,而中国成为了重灾区,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PART.01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英文是Osteoporosis,意思就是多孔的骨骼,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现实生活中它跟感冒、胃肠炎一样常见,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病,因为前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骨折时才被察觉。因此我们也说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疾病。
高龄被证实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骨质疏松发生率在≥60岁的人群中明显升高。6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折风险就增加1倍,这与年轻时建立的骨峰值及骨峰值建立以后随年龄增加骨的丢失量有关。
青少年时期成骨细胞活跃,骨沉积速度较快,远远大于骨吸收速度,至20~30岁达到人体骨密度最大值。35岁以后,骨沉积速度逐渐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密度开始逐渐下降。
PART.02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因为其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不适,所以早期的较轻的骨质疏松症往往通过骨密度检查诊断。严重者可以出现脊柱变形(弯腰驼背、身高变矮)、腰背痛、甚至骨折。
PART.03怎样确诊骨质疏松
临床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符合以下三条中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2.DXA测量的骨密度T-值≤-2.0;
3.低骨量(-2.0<t值<-1.0)+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PART.04发生了骨质疏松症该怎么办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进行合理的治疗与监测,可以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脆性骨折风险。
对于已经诊断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光补钙是不够的。
首先我们的肠道充分的吸收钙,还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再次,我们身体还需要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才能够真正的改善骨密度,来预防最终的骨折。
目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大类,可以帮助骨骼改善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所以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了,就应该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而获取维生素D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正确的晒太阳。一般推荐在阳光比较好的情况下,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每周至少两次到户外去进行5~30分钟的活动,同时保证上肢和下肢的皮肤裸露在外,这样能够保证我们获得比较充分的维生素D。特别提醒的是,普通窗玻璃能阻挡绝大部分的紫外线,因此隔着玻璃晒太阳对于合成维生素D作用不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