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财政医疗服务补助资金的相关通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两项资金受到尤其关注。
省级层面看,广东省下达了25.65亿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还分别公布了2024年中央财政在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各项的补助资金表和具体明细。
对比广东省2024年与2023年的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医学界智库”发现,5个部分的投入额均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
同比2023年,
补助资金增减情况如何?
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是指通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用于支持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以及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
广东省提前下达的2024年中央财政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5个部分共计82123.12万元,同比2023年的90232.85万元减少了9750.73万元。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披露的数据,广东省2024年“医疗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补贴3359万元,同比2023年的5000万元下降32.82%;“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项目补贴28015万元,同比2023年的45780万元下降38.8%;“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补贴3000万元,同比2023年的6675万元下降55.06%;“卫生健康人才培养”33266.62万元,同比2023年的2878.77万元增长38.8%;“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17841.5万元,同比2023年的5665万元增长214.94%;
除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与“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补助有所增长外,“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三项财政补贴均有超30%的下降幅度。
中医药事业得到财政大力支持
不难看出,投入显著增长的是“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一项,增长幅度甚至超过200%,这也充分显示了国家财政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
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保障性谋划,这份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
同年6月,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修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5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级中医药部门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的用途。
新修订的《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和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药质量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传统知识整理、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支出。
除了财政方面的支持外,国家还对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层面提出了要求。2023年12月底,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要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龙头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和共享中药房。
在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按照《规划》要求,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财政对医院补助增幅出现下降
但无法忽视的是,从广东公布的数据看,中央财政补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的总额在减少,同比下降幅度约为10.81%。
大批公立医院预算缩紧是近几年的政策大势。据《财新》报道,早在2021年,卫健委财政拨款就大幅缩水,近40家公立医院砍预算超七成。
在我国,除了妇幼保健院、皮防所、血防站、防疫站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外,绝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即员工费用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筹办。
《第一财经》报道,据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介绍,从财政资金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投入看,平均占医院总投入的10%左右,最高约为15%,最低约为7%。
近两年各地财政资金也相对紧张,财政部门对医院补助增幅出现下降,本来占比就不高的财政补助不足以弥补医院的政策性亏损。
有专家认为,只依靠财政投入无法覆盖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的支出。比起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解决结构性问题可能是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保障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贾俊雪建议,要对医疗需求分层。具体来看,一些基本医疗需求可以通过财政“兜底”来实现;而高层次医疗需求则可以由市场、社会资本来覆盖,政府部门需要对此加强监管,相关机构的缴税也要提升,以反哺基本医疗需求的支出。
“过紧日子”,
医院要从精益管理中求生存
事实上,财政拨款减少的影响已经在部分医疗机构显现。
2023年12月,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院因拖欠职工工资和绩效被职工投诉。泾川县委办公室在回复中表示,由于政策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补助不足,医院负债率逐年增加,拖欠绩效工资实属“无奈之举”。
类似因“按财政规划逐年压缩预算收入”导致的欠薪事件也发生在和山东省烟台肺科医院和汝州市妇幼保健院。
根据汝州市财政局公布的《2022年汝州市妇幼保健院预算公开》,汝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327.5760万元,较上年下降1.54%。
资金链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个别医疗机构却不乏“边欠薪负债,边斥资买设备”这样矛盾的举动。
根据“河南省政府采购网”的公开信息,上述的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在9月发布彩超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中标公告显示,医院最终以293.6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数字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统计,过去10年,公立医院负债总额增长超万亿元,不少公立医院为了“抢患者”,举债扩张医院建设用地,购置大型设,由此造成的严重亏损已不再是秘密。
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显示,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非流动负债达到1568.6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负债843.7亿元,设备购置负债211.32亿元,二者占比67.26%。
当业务量上不去,“靠财政补贴”吃不饱,医疗机构又该如何保证各科室正常运营和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
2023年12月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三大文件接连发布,对公立医院运行效率与经济风险管控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并提出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以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等方式来缓解负债情况。
此外,文件还对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及无序扩张等经济风险较高的行为明文“叫停”。
有专家据此分析,诸多政策表明,医院已经到了规范“过紧日子”的时代,医院运营要向精益管理要效率。
而具体到医院管理,不少医院在近期也发出了“过紧日子”的要求。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院长黎志宏在2024年预算报告会上强调,要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梳理人员结构,精简人力成本,节能减耗。此外,株洲市卫健委在2024年度市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会上要求,各医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时保质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