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表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在中国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方面的贡献,表彰卢洪洲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探索方面的贡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徐建国院士团队建议将新发现的1个木米亚菌种和2个拟杆菌种分别以
张文宏教授(Bacteroides zhangwenhongii sp. nov.)
的名字命名。
并且得到国际细菌学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ICSP)的确认。
以庄辉院士名字命名的新木米亚菌种
木米亚菌属(genus Mumia)首次于2014年由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并以该校缩写MUM命名了首个菌种Mumia flava。此后,东北农业大学的向文胜教授团队在2016年又发现了木米亚菌属香炉山新菌种。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因其在中国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木米亚菌种。
2020年4月,徐建国院士团队在《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从青藏高原鼠兔肠道中分离的新放线菌株,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认了木米亚菌属的新菌种。
为表彰庄辉院士的贡献,徐建国院士团队提议以庄辉院士的名字命名该新菌种,即庄辉木米亚菌新种(Mumia zhuanghuii sp. nov.),并已获得国际细菌学命名委员会(ICSP)的确认。
以卢洪洲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名字命名的新拟杆菌种
徐建国院士团队在2021年4月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新拟杆菌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中国吉林省一位健康男性粪便中分离出了四株新的革兰阴性厌氧非运动性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了其中两株为拟杆菌属的新菌种。
为了表彰卢洪洲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探索方面的卓越贡献,徐建国院士团队提议将这两株新菌种分别命名为卢洪洲拟杆菌新种(Bacteroides luhongzhouii sp. nov.)和张文宏拟杆菌新种(Bacteroides zhangwenhongii sp. nov.)。这两项提议也已获得ICSP命名委员会的确认。
通过这些命名,国际科学界不仅认可了庄辉院士、卢洪洲教授和张文宏教授的专业成就,也彰显了中国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和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