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药店 作者:酒浅
药店大省发文:全省门诊统筹以上药店,在年底之前,原则上全部参加集采。
全省门诊统筹药店,原则上全部参加集采
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集采药品进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扩大集采政策覆盖面,更多惠及广大群众,促进集采药品进入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
《通知》重点提到,各地医保部门要积极组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参加集采,原则上年底前各统筹地区医保门诊统筹、门诊慢特病、双通道定点药店全部参加,其他医保定点药店自愿参加。鼓励并引导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参加集采。
另外,鼓励零售药店参与报量;鼓励具备条件的连锁经营零售药店由总部统一报量。
《通知》还表示,按政策要求,不参与报量的相关医药机构也可按规定向省医药采购平台申请账号,下单采购相关药品。
在药价与品种数量方面,公立医疗机构应严格落实药品“零差率”政策(中选价);定点民营医疗机构销售集采药品不得高于中选价格,民营综合型三级医院不少于80种、其他民营医院不少于50种;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按中选价加成不超过15%销售集采药品,鼓励按不高于中选价销售,门店配备品种数≥50个。
各地可探索将本地区定点零售药店量价比较指数水平和集采药品加成比例相挂钩,对指数持续偏高的适当降低加成比例,进一步推动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药品整体价格趋于合理。
另一方面,加强医保定点机构协议管理,将“三进”工作情况纳入协议评估,并将集采药品配备供应和价格政策执行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积极督促和引导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落实集采政策。
“三进”政策下,中小药店更难受
可以看到,湖南省医保局推行的集采药品“三进”政策,标志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向零售终端延伸,而零售药店则是作为重要阵地。对于广大的门诊统筹药店,需要主动在政策之间寻找机遇。
具体来看,门诊统筹、慢特病及双通道药店被强制纳入集采范围,15%的加成上限和50种集采药品的配备要求形成双重压力,门店传统的价差盈利模式被大幅削弱。
但反过来看,医保基金的“直接结算”政策有助于降低应收账款风险,连锁药店企业凭借总部统一报量和成本控制占据优势,单体药店则需在库存与资金效率之间寻求平衡,挑战和风险更大。换句话讲,连锁企业凭借规模采购降低成本、获取优势价格构建竞争壁垒,单体药店则需深耕区域,依靠差异化经营谋求生存。
与此同时,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较高,会进一步刺激了顾客购药需求,药店以用客流增长带动“非药”“非集采药”品类销售,能缓解甚至抵消门店利润下滑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通知》明确集采执行情况被纳入医保协议评估,与定点资格直接挂钩。另外,已开通慢特病和双通道服务的药店因提前完成系统改造,具备先发优势;中小药店则需投入资金完善“进销存”及电子处方流转系统,数字化成本正成为新的竞争壁垒。电子处方流转推行后,药店竞争重点从药品可及性转向药事服务能力,执业药师价值随之突出。
有业内观点提醒,门诊统筹药店需理性看待短期利润压力,把握医保改革机遇,提升供应链效率与服务能力。未来药店行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合规经营与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靠“高毛利”驱动的发展路子也将成为过去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