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大特色专科、提升三种能力,古城营镇卫生院打造乡镇卫生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撰文丨钱小昊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古城营镇卫生院在2014年之前可谓“默默无闻”。该医院院长武保志在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仅用10年时间就带医院完成“蝶变”,成为卫生院圈子里“现象级”的医疗服务品牌。

我们简单的看一组数据:该卫生院年收入2300万元通过医防融合,全镇辖区29个行政村、28000多名群众普遍树立了正确健康观该卫生院骨科做脊柱微创手术科室住院患者达一百多人古城营镇卫生院先后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谈及发展路径,武保志将其总结为两点:发展特色专科、做好医防融合。

图片

医院整体情况

古城营镇卫生院处于邯郸市邱县、曲周和邢台市的广宗、平乡、威县五县交界处,服务对象以农民为主。自1955年建院以来,古城营镇卫生院秉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院理念,坚持以创新求突围、以特色促发展,闯出了一条基层卫生机构蝶变发展之路。

图片

武保志介绍,古城营镇卫生院最初成立时设施简陋、设备简单、人才匮乏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占地面积已达1.3万平方米,是2014年4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2014年的8倍;开放病床150张,是2014年的2.5倍;职工干部88人,是2014年2.9倍;日均住院患者150余名、年收入达2300余万元,是2014年业务收入3.2倍。全院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18人,是2014年的18倍(2014年仅有中级职称1名)。随着古城营镇卫生院软硬件日臻完善,医院服务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初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县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们通过慢病管理、医防融合以及健康地摊的普及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走出医院,走向人民群众生活,3100多名高糖人群实现由传统的药物治疗向“药物治疗+科学的生活干预”转变,这些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建设疼痛、康复两个特色专科

随着古城营镇卫生院疼痛、康复两大特色专科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该医院就诊患者由周边县域内扩展到省域内外,吸引不少省外患者前来治疗,古城营镇卫生院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该院康复科日均接诊患者100余人(次)、住院患者60余人其成果吸引100余家医院派人在进修学习古城营镇卫生院赢得了当地群众满意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图片

武保志表示,长期以来,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农民身体的透支,加之医防融合理念的缺位,导致农村地区腰椎、颈椎以及腿部疾病多发,由此引发的腰颈腿等部位的疼痛成为困扰农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针对这种状况,古城营镇卫生院自2010年开始,秉承“人有专长,院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将疼痛科作为重点科室培育,以特色专科带动医院整体发展。在1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卫生院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诊疗,创新实施微创手术、传统中医适宜技术、综合理疗和常规治疗等“四驾马车”治疗方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深受社会好评。尤其是在康复阶段,卫生院坚持中西医结合,植入针灸、艾灸、泥灸、汤药、熏蒸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让疼痛患者在治疗中快速缓解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开创疼痛科后,年均接诊患者5万余人次,近两年住院患者增加到5000余人(其中疼痛科增加2000余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发展疼痛科的同时,该院发现,城乡居民的脑血管疾病日益高发,且致残率较高,由于患者多为家庭的顶梁柱,由此导致的“一人得病全家受穷”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进程。为此,2015年以来,该院把康复科作为第二个特色专科,倾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加以重点打造。

图片

针对因脑中风引发偏瘫等功能性障碍多发的实际情况,该院建成了集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占地1500平方米康复中心,开展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偏瘫、功能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康复中心运行以来,年训练患者500人次,年增加住院患者300余人次。该院康复中心先后被河北省残联评为“康复中心示范机构”,被河北省卫健委评为“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单位”,2023年该院与河北省人民医院结为紧密型医共体,2024年和河北省中医院结为紧密型医共体。经过多年的艰苦付出,他们形成了一整套从实践到理论、由个体到整体、贯穿中西医、融合电疗理疗训练于一体的康复治疗体系,该院康复科发展成山河四省声誉鹊起的特色专科,康复率达到98%;康复业务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

提升防病、救治、管理三种能力

谈及古城营镇卫生院的发展,武保志将其总结为三大“能力”的提升,即发展医防融合,提升防病能力;筑牢医院底座,提高救治能力;扩大品牌效应,提升管理能力。

图片

首先看该医院的“防病”能力。古城营镇卫生院把健康教育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主线之一,医防融合织就居民健康的防护网,创新实施了三项举措:其一,2018年,古城营镇卫生院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全省首家五星级健康教育体验中心,通过影像演示、实物展示、知识展板等载体,把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植入居民头脑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其二,常年坚持在邱县东湖公园、文化广场等地开展“健康地摊”大型免费义诊活动;其三,探索搭建了“医防融合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在镇域内29个卫生室配备建立基层医生移动随访平台——搭配血压计、血糖仪等器材,实现一键测量,数据实时上传,患者直接与医生视频对话,接受用药指导。制定绩效目标,把“一老一小”服务列为重点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密衔接、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深度融合。

其次看卫生院如何提高“救治”能力古城营镇卫生院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选派临床医生到知名三甲医院进修,积极引进射频消融术、椎间孔镜、腰颈椎开放摘除术等核心技术,还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邀请国内疼痛科知名专家来院举办讲座100余次,主持指导相关手术200余台。另一方面是“强基础+购设备”,通过职工集资、滚动积累、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实施“阶梯式基建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设备,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康复中心夯实了基础。

图片

最后是卫生院管理能力的提升武保志带头倡导“入院是患者、出院是朋友”的服务理念,创新提出并推行热情接待、详细问询病史、严格查体、据实安排检查、仔细阅片、交代病情并制定初步治疗方案等六步工作法,让患者从入院接诊、检查、诊治、护理到出院,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暖,创造了连续15年无一起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的奇迹。该医院为了给医护工作者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实行亲情式服务,塑造良好的沟通技巧。面对入院患者使用合理的尊称,拉近与患者之间距离;针对病人的疑惑、焦虑和不安,耐心专注倾听并合理引导患者化解心结此外,该医院坚持实行每日一课、每周例会、每月“素质提升大讲堂”以及图书馆自学等学习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倡院领导以身作则,其优秀的医院文化广受好评。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值得学习的是,古城营镇卫生院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创出了特色,其经验做法的关键是“优秀的带头人”“创新”“实干”。

俗语道“群雁高飞看头雁”,扎根基层30余载的武保志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以“办人民满意的基层卫生院”为目标和追求,坚持“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形成人心思齐、人心向上的工作局面。

图片

面对创建全国乡镇卫生院标杆的目标,古城营镇卫生院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打造特色专科,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医院服务品牌。再加上那股久久为功、攻坚克难的韧劲,以实干敬业追求卓越,攻克了制约医院发展的堡垒,为其他基层医院树立了榜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