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针对近日上海政协委员郑民华反映的集采药品“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问题,国家医保局今天发布相关消息称,该部门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拟于1月21日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记者注意到,在此条新闻下,有不少网友再次表达,集采之后,在医院逐渐买不到进口药的情况。集采药品质量被质疑和医院不方便买进口药,这两件事在网上多次引发关注。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集采制度确实并无‘一刀切’不允许医院采购使用‘进口原研药’的政策要求。”

蒋昌松说,同一通用名药品纳入带量采购的占比一般为60%-80%,剩余的20%-40%业内称为“出气口”,医疗机构完全可以采购使用未中选高价药品(包含未中选的原研药),给确有需要的医生和患者用药选择权的同时,降低高价原研药企业利益受损带来的改革阻力。

关于仿制药的药品质量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听取临床一线关于集采中选药品使用实效的感受,重点收集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愈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信息可追溯的案例。

如果集采药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国家医保局将坚决按集采协议和相关制度追究中选企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取消中选资格、纳入集采违规名单、给予失信评级等。

蒋昌松补充说,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是全球通行经验,拥有发明专利权的原研药在20年专利到期后,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的仿制药被药品监管部门允许上市销售。仿制药通常在半年内对原研药的替代率达到80%。如美国一年50亿张处方,5亿张处方为专利有效期内的创新药,3亿张处方为专利过期的原研药,42亿张处方为纯仿制药,纯仿制药用量占比高达8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