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之前,浏阳地区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近3000例,癌症住院超过20000人次;肿瘤外转患者占到所有外转患者的80%左右,涉及的医保基金流失高达1.5亿元;域内癌症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户群体中所占比例在35.3%以上,高居首位……


记者|张园园


“你尽管放开手脚去做。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要资金给资金……”


数年后,彭正平回忆起来,院领导说出的那番话依然掷地有声。这让作为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内科主任、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的他,在重重压力之外,更平添了一份坚实的底气。


浏阳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内科主任、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彭正平


正是基于医院层面无条件的信任和不遗余力的支持,彭正平在推进肿瘤防治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01

困局求变


浏阳市人民医院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肿瘤血液内科,也是全省最早开展肿瘤放化疗的县市级医院。


然而,肿瘤血液内科与很多县级医院肿瘤专科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受限于技术水平、设备设施、患者信任度等方面的问题,科室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那时,科室收治的大多是一些上级医院转下来的姑息治疗患者,虽然也经常满床,但整体效益却很低。科室医生的绩效几乎处于全院垫底水平,这也导致团队人心涣散,很多医生想换科室甚至是转行。


迟迟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的肿瘤血液内科,处境也愈发艰难。以至于医院层面都开始考虑将科室的肿瘤患者分流到各个专科诊治。


浏阳市人民医院


转变的契机发生在2017年。那年7月,彭正平升任肿瘤血液内科主任,开始全面主持工作。


为了彻底扭转此前科室发展踟蹰不前的局面,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耗时整整3个月开启了一场全面调研。


彭正平带队深入医院肿瘤相关的各个科室以及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还走访了浏阳市医保局、疾控中心,甚至奔赴周边的县域考察肿瘤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


而通过此次调研,他得到了很多真实的数据:2017年之前,浏阳地区每年新发恶性肿瘤近3000例,癌症住院超过20000人次;肿瘤外转患者占到所有外转患者的80%左右,涉及的医保基金流失高达1.5亿元;域内癌症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贫困户群体中所占比例在35.3%以上,高居首位……


与浏阳市肿瘤学科发展滞后相呼应的是,患者只要怀疑或者诊断为恶性肿瘤,第一想法就是外出就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愈发突出。还有很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诊疗,他们不仅花费了大量冤枉钱,还白白耽误了疾病治疗进程。


当一个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调研报告摆在面前,胜过了千言万语。院领导看到这些骇人的数字,真切地意识到县域开展肿瘤防治工作的巨大空间,以及改变肿瘤学科长期以来面临困局的紧迫性。


就在同年,医院启动了浏阳市肿瘤防治中心建设,负责管理全院的肿瘤相关学科,并对肿瘤的规范化治疗进行相应培训。


罗晓医师在耐心给患者家属解释病情


彼时,彭正平就设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将中心打造成县域肿瘤防治的国家级示范标杆。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心中有山海的彭正平对此有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认为,县域医院开展肿瘤防治势在必行,且相较于大医院更具优势。其一是,无论从位置上还是心理上,县域医生都与患者更为贴近,医务人员大多来自于浏阳的各个乡镇,可以跟患者直接用方言无障碍交流,更有亲切感;其二是,大医院侧重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在后续的健康管理上往往是缺位的,而县域医院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更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全程管理。


“肿瘤疾病的诊疗流程很复杂,老百姓是不懂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患者留下来,提供‘保姆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那么无疑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彭正平笃定地说。


02

讲究策略


浏阳市人民医院在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和布局上远远走在了同级医院前列。那时,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周边的县市级医院更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参考。


在彭正平看来,既然没有一个清晰的建设思路,那第一步就要先走出去“开眼界”。


浏阳市人民医院派出团队到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大三甲医院,以及医改最前沿的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福建省三明市等地学习“取经”,包括肿瘤MDT(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家庭医生签约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实际上,我们是集合了各地医院的优势,来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肿瘤防治体系。”彭正平说。


大家的普遍共识是,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能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在起步阶段就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快,根据学科发展实际,彭正平带领团队形成了浏阳市肿瘤防治中心未来5年的建设规划,并明确每一年不同的发展侧重方向。在规划的指引下,浏阳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工作一点点向着梦想挺进。

 

胡呈明主任在诊室认真看诊


2019年,肿瘤血液内科被评选为浏阳市第一批医学特色专科;经过5年积淀,科室基本实现恶性肿瘤病种全覆盖,诊疗手段全覆盖,患者管理全周期。


去年,浏阳市人民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中首个建立了门诊放化疗中心,医保实行当日门诊当日报销,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减轻了病房的压力。今年,医院增挂“浏阳市肿瘤医院”的牌子,以新型“院中院”模式运行,助力浏阳地区肿瘤防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


一系列亮眼成绩的取得,同样离不开彭正平对于工作的倾情付出。同事们都说,彭正平几乎是没有什么个人生活的,他每天保持着同样的节奏,就是医院和家“两点一线”,一门心思全扑在工作上。


事实上,浏阳市肿瘤防治中心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常常面临挑战。比如,如何提升院领导对肿瘤防治中心的重视程度,彭正平就颇费了一番脑筋。


“院领导往往是医院发展的各项事务缠身,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的主动到他们面前去刷一刷‘存在感’。”彭正平将其戏称为给领导反复“洗脑”的过程。


他每个星期都会提交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相关报告,包括调研情况、发展建议、项目申请等,每次周会上都有不同的内容来呈现和参与讨论。慢慢地,领导会更加认可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前景,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倾斜。


面对困难时,彭正平骨子里的韧劲更加凸显出来。他从不被动“躺平”,而是主动找院领导去“磨”,要政策、要支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他为了肿瘤事业可以奉献一切,不怕得罪人,也不怕担风险 。”浏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勇对于彭正平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03

抓住核心


归根结底,要想把肿瘤患者留在县域医院,最核心的还是要靠过硬的综合服务能力。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选择最优、最科学的治疗方案,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于是,自2018年起,彭正平开始在院内推行肿瘤多学科协作会诊制度。


MDT团队在MDT会诊中心组织病例讨论


彭正平直言,传统的肿瘤诊疗模式,谁第一个“抓到”患者谁治疗。每位医生都有专业局限,对于比较复杂的肿瘤,是该先放疗、先化疗还是先手术,手术之后的治疗方案是怎样的,难以给出整体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患者不仅要辗转多个科室,还可能会面临重复检查、过度治疗等问题,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肿瘤MDT模式打破了单科诊疗的弊端。”彭正平认为,由肿瘤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室的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增强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准确度,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尽管MDT是肿瘤治疗的“最优解”,但是在多方利益牵扯之下,如何提升相关科室参与MDT的积极性仍然是医院面临的一大挑战。


“行政管理手段的合理运用很关键。”彭正平提到,浏阳市人民医院在每月的月例会上都会通报各科室开展MDT的情况;而且,院内每天进行实时播报,无形之中,科室间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


医院还建立起多学科协作群,并要求申请MDT的相关病例介绍及时发入群中,医院管理层也会关注。如果参与会诊过程中,哪个科室态度不认真,或者行为散漫,就会被拎出来点名批评甚至是罚扣绩效。


除此之外,绩效考核激励同样重要。医院规定,各科室每申请一次MDT,医院层面就会补贴100元。而且,MDT作为收费项目,收取的费用医院不拿走一分钱,全部用于MDT专家团队的奖励。


目前,浏阳市人民医院推进肿瘤MDT诊疗模式成效显著。肿瘤相关的各个科室积极参与会诊,目前已汇集各学科成立了12个肿瘤多学科协作组,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现代化诊疗模式。


截止到2023年底,浏阳市人民医院各肿瘤学科组开展多学科协作会诊654例,每年开展各类恶性肿瘤手术2000余例,介入、放化疗及免疫等治疗5000余人次,已初步形成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和胸部肿瘤等品牌肿瘤学科群。


“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取决于诊疗过程中的质控水准,高效、精细的质控可以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生存率。”早在2021年,彭正平就提出了强化质控工作。


随着浏阳市肿瘤性疾病质控中心的成立,作为该中心主任的彭正平再次强调要“两条腿走路”,提升环节质控和单病种质控水平。


浏阳市肿瘤性疾病质控中心在国家发布的质控指标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扩充相关质控指标,并将环节质控和单病种质控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以结果为导向,不断提高全市肿瘤诊治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


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浏阳市人民医院与一些省市级大三甲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小。在一些省级乃至全国级的肿瘤学术会议上,浏阳市人民医院的肿瘤诊断技术水平也得到一些大医院专家的高度认可。随着科室的口碑越来越好,上级医院专家在肿瘤科床位紧张的时候,也常常会主动推荐患者回到浏阳本地治疗。


肿瘤防治能力提升,人才是不能忽视的一环。而县级医院的最大痛点就是招人难、留人难,肿瘤专科更是如此。


彭正平介绍,科室在想方设法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基础上,更强调感情留人。“人都是情感动物,有获取周围人关心和支持的需求。”


于是,科室经常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增进同事间的交流。彭正平也会定期和每位团队成员沟通,了解他们当前的状态和遇到的困难,并适时给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和一些具体的帮助。


彭正平主任悉心指导年轻医生


此前,科室成功招聘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的物理师,就是靠打“感情牌”。


当时,彭正平通过超声科的同事了解到,他们学校校友会组织踢足球时,偶遇了一位十分优秀的物理师校友。借助这层私人关系,彭正平顺利见到了这位物理师,并动之以情,最终成功说服他加入肿瘤血液内科这个大家庭。


“很多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人才也是。所以,招聘时要懂得下‘先手棋’。”彭正平去年曾打过一个紧急用人的申请报告,由人事科收集和筛选相关人员简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即使还没有到医院的考试时间,也可以优先签合同录用。“优秀人才都是‘香饽饽’,必要的情况下,要灵活应对,让急需人才走绿色通道。”


“学会勾勒宏伟蓝图,是科主任的必备技能。”彭正平经常被科室医生笑称是最会“画饼”的人,他在积极谋划科室发展路径之外,也会为团队成员规划个人成长路线,包括职称晋升、亚专业方向选择等。


基于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医院曾多次派出骨干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北等地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甚至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学习。


“年轻人最为关注的,是有没有一个让自己充分发挥的平台。”彭正平强调,要将不断完善亚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如将肿瘤科分为头颈组、胸部组、腹部组等不同的亚专业组,让年轻骨干“挑大梁”。这样,年轻人得到历练的同时,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学科持续发展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的浏阳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内科,已从原来的全院垫底到现在变得很“抢手”,团队每个人积极性都很高。科室队伍也更加稳定,自彭正平担任科主任至今,没有一位医护人员流失。科室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各类肿瘤的诊治,在面对省级大医院完成急症期治疗后下转的患者,也能很好地接住并进行优质的后续治疗和管理。


04

全域统筹


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强调的是全域资源的协调和统筹。


从2018年开始,在浏阳市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的支持下,彭正平牵头成立了浏阳市肿瘤专科联盟,以浏阳市人民医院为主委单位,域内41家医疗单位、324家村卫生室都加入了联盟,实现全市联动。


联盟明确了各级医疗单位的不同职责。其中,市级医院负责规范诊疗和能力提升,乡镇医院为属地肿瘤患者提供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村卫生室医师作为家庭医师团队成员,则负责具体工作,形成县、乡、村塔型组织管理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肿瘤防治工作有章可循,彭正平组织专家团队编撰了《区域肿瘤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起来,《指南》的撰写过程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那是在浏阳市肿瘤专科联盟成立之前。有一天,彭正平突然接到了编撰《指南》的任务,而且院领导提出要求,在联盟成立当日《指南》务必要出炉。此时,距离最终交付的时间仅有1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这在众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对于彭正平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此前科室并没有相关内容的积累,全国层面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果选择偷懒,从外面搬来一个医学“大部头”又完全不适用。


“既然没有先例,那我们就先迈出那一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但彭正平并没有打退堂鼓。他带领团队日夜兼程的赶工,多方收集、整理、归类相关素材,在涉及到各类癌种的具体指南撰写方面,则积极协调相关科室分配给专人去做。


事实证明,人只要敢想敢做,就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专家团队经历了一个月的艰苦奋战之后,《指南》最终如期编撰完成。这时,大家才注意到,作为牵头人的彭正平比一个月前的他要瘦了好几斤。


目前,《指南》已经先后更新了两版,成为浏阳地区最为全面和专业的肿瘤防治教材,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既有区域肿瘤防治相关专业知识介绍和科普,又对各级医疗单位的职责及协作体系有明确的界定。


考虑到各级医疗机构肿瘤防治水平参差不齐,浏阳市人民医院会定期面向基层开展肿瘤防治技术与知识培训,为基层配备肿瘤诊治的先进设备,帮助基层医生解决诊疗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不仅如此,医院联合基层力量开展肿瘤筛查项目,在资源较为充足的乡镇卫生院设置安宁疗护病房,并将常见肿瘤的基础诊治任务下放到基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参与肿瘤防治工作的获得感。


“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平稳运行的有效抓手。”彭正平强调,信息数据高效流通,老百姓就医才能畅通无阻。


其中,浏阳市率先在国内建设县域肿瘤防治信息系统,并在“健康浏阳”大数据平台慢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了肿瘤防治信息模块。而且,医院打通了肿瘤防治信息系统与HIS系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全市所有肿瘤患者的信息抓取和定期数据分析,方便医院对肿瘤患者进行建档以及后续规范化管理。


截至目前,市级各肿瘤专业组完成肿瘤建档26559人次,家庭医师团队签约12922人次,签约率达48.65%。


与此同时,医院已经开通了远程会诊平台,方便基层医生、患者与县级医院专家交流沟通,并通过双向转诊通道,真正落实肿瘤患者的分级诊疗。


团队风采


凭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得越来越多浏阳地区的肿瘤患者开始回流至本地治疗。2023年,90%以上的域内癌症患者得到了全周期的规范诊疗和管理,这在医保资金方面也有着更为直观的体现,浏阳地区因肿瘤外流的资金从曾经的1.5亿元已降至不到8000万元。


这样的口碑传播,不仅赢得了众多浏阳本地患者的信任,很多周边县市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其中就包括不少来自邻省江西的患者。


正是基于这一点,浏阳市人民医院有了建设湘赣边区域医学中心的初步想法。后经过对周边十多个县的详细走访调研,医院明确了周边县市医院以及百姓对于这样一个医疗中心的强烈需求,在政府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下,湘赣边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逐渐从想法变为现实,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辐射于周边地区的民众。


其中,以肿瘤防治为例,2021年由湖南省肿瘤医院联合浏阳市人民医院共同打造的“湘赣边肿瘤防治中心”在浏阳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为浏阳及周边市县的广大民众提供了大病医疗的保障支撑。


在湘赣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更是在全国率先打通了省际之间的医保报销通道,真正实现了邻近的江西地区的上栗县、铜鼓县、万载县等地与浏阳市之间的优质医疗共享。彭正平直言,这对于需要接受长期诊治的异地肿瘤患者来说,节约了不少成本与精力,并且不需要承担先垫付再报销的压力。


“只要是造福区域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要持续努力的方向。”这是彭正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当前肿瘤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接下来,浏阳市肿瘤防治中心将聚力做好肿瘤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全流程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医服务。

来源:县域卫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